這兩天,國內某大型求職網站發布了《2015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報告顯示,雖然求職季剛剛結束,但在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中,每五個中已經有一個選擇“不干了”。這樣的“離職率”看上去有點匪夷所思,卻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理解。“第一份工作能選對,并不容易。”22歲的應屆生小董說,她在近半年時間里,已經換了兩份工作。
求職故事
女孩“不求穩”,半年換兩份工作
如果從今年6月開始實習算起,南京女孩董琳(化名)工作了近半年,“馬上準備找第三份工作。”
董琳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是在南京某重點高校中文系讀的本科,大學四年成績都不錯,還拿過好幾次校級獎學金。媽媽是小學教師,到了大四面臨找工作時,“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董琳,在爸媽的催促下,和班上幾個同學一起去考了教師資格證。最終,她被無錫市一所中學錄取,做語文老師。
“我上學時也做過實習老師,但我一直知道,心里不喜歡。”小董說,她站在講臺上一點都不緊張,只是“對做教育缺乏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小董性格倔強,爸媽去了幾趟無錫,也沒法扭轉她的想法,在工作一個多月后,她堅決辭了職,“穩定不是我最看重的。”
第二份工作在上海,一個學姐是一家留學 中介的負責人之一。小董英語好,去幫忙做做翻譯,她覺得挺充實。而最后促使她離開的,是復雜的人事關系。“我在兩個部門‘打雜’,其中一個部門負責人是我學姐。兩個負責人想法不一樣,整天頂頂杠杠,還拿我做文章。弄得我左右為難,兩邊不是人。”于是上周,小董再次打包離開。
網站調查:
入職三個月,五分之一應屆生辭職
在不少人看來,小董也許有些“特立獨行”,但她的經歷在同齡人中并不是個例。日前,求職網站前程無憂發布了《2015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這份調研于2014年9月至11月進行,共訪問雇主3217家,員工4138人。報告指出,近三年應屆生的離職率始終在高位徘徊,2014年應屆生離職率為22.4%,高于2014年員工平均離職率(17.4%)。也就是說,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每五個應屆生中,就有一個已經“不干了”。
南京“前程無憂”市場主管王嫻告訴記者,應屆生剛剛踏入職場,第一份工作選擇的失敗率確實會比較高。根據此前發布的《2014應屆生調研報告》中數據顯示,應屆生在入職初期(三個月內)和工作兩年后兩階段的離職比例較高,分別為27.9%和29.5%。
最新發布的報告同時發現,85后員工比例高的企業中,員工的平均離職率也會隨之升高,他們離職的主要原因,是對薪酬福利水平不滿意、缺少發展機會或空間、不適應或難以融入工作環境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型外企南京公司人事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應屆生流動性比較大,他們在招聘應屆生時,會額外關注該應屆生是否腳踏實地,以及有沒有承受壓力的能力。
相關新聞
南信大招聘會,首設就創業指導咨詢處
前天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的“第十一屆南京高校畢業生江北公益專場招聘會”上,首設現場就創業指導咨詢處,專家坐鎮,為畢業生提供就業規劃、簡歷修改、面試技巧、offer比較等公益服務。
南信大學工處負責人表示,招聘會上設立就創業指導咨詢處,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畢業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面臨的困惑,為畢業生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及時、更有實效的現場指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