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公益行、成才路”活動6月5日在京舉行。3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第八屆北京大學“公益之星”殊榮。這些受助學生在學生資助中心指導下,在敬老助殘、環保宣傳、社區服務、西部支教、扶貧助困等多個公益領域奉獻愛心、回報社會。
2001年,北京大學十幾名受資助的在校學生發起倡議,提倡在校開展公益服務,回報社會給予的關愛和資助,學生服務總隊隨之成立。13年來已累計組織4萬余人次參與公益活動,服務時間超過400萬小時,足跡遍布全國所有省份。
當天下午,北大“學生服務總隊成才基金”也同時啟動,成才基金包括資金支持和能力培訓等,其首批善款和資源均來自曾經的受助學生。學生們想通過這種方式傳遞“自助—他助—助人”的理念。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葉靜漪表示,北大資助中心實現了資助理念從“需求型資助”到“發展型資助”的轉型,不僅實現了“不讓一個孩子因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而且注重讓受助學生在思想道德、學習成績、學術科研、社會實踐等方面取得成績,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之才。受助學生自發回饋社會,他們中產生了支教邊疆的優秀共產黨員王興菜,參軍入伍的全軍典型高明,反哺家鄉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余明發,支教西部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申龍,全國勵志成才學生典型的徐春虎,這些典型又對其他學生產生引領作用。
2007年,北大設立“公益之星”校級榮譽,在全國率先表彰有突出公益表現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至今已有183名學生獲此榮譽稱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