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題是每一年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重提“老規矩”,并讓學生對“家長送考”等各抒己見。
2014年高考首場考試—語文科目考試今天上午十一時三十分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題分為大作文和小作文。
其中大作文是—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北京過去有許多“老規矩”,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閑事”、“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勤儉持家”等,這些從小就被要求遵守的準則,點點滴滴,影響了一輩輩北京人。世易時移,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不久前,有網友陸續把一些“老規矩”重新整理出來貼到網上,引發了一片熱議。“老規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關注,這種現象引發了你哪些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微寫作則是要求考生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1.畢業前,語文老師請同學們把自己學習語文的體會寫下來,與下一屆同學分享。要求所寫的體會具體、切實,易記憶。
2.今天早晨是家長送你來考場的嗎?請對“家長送考”現象予以評論。要求觀點鮮明,有理有據。
3.寫一段抒情文字(可寫詩歌)紀念自己的18歲。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
對于此次作文命題,北京市通州區教師進修學校中學高級教師徐南南表示,本次大作文題目考查學生對“老規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關注”這一現象的認識,體現了命題人對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他認為,本題的可貴之處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文以載道”的思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隱含在題目中。學生在思考“老規矩”時,自然會對其間涉及的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對未來的教學起到很好的作用。
徐南南指出,現在的學生講求個性、自由,對各種規矩多少有些抵觸,對傳統的規矩已經遺忘。如何看待這些規矩重新被提起,則體現學生對傳統文化與當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個學生都會受到老規矩的約束,但不同的人對老規矩的認識卻有高下。因此,本題可以突出考查學生的思辯能力和文化積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傳統文化的繼承有深刻意義。
北師大二附中中學高級教師何杰認為,大作文并不是要考查學生是不是了解老規矩本身,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題目材料介紹的老規矩體現出的文明、友善、勤儉、節約等生活準則,學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這些準則的影響,也會有自己的思考或體驗。因此,本題目人人有話可說,體現高考考查的基礎性。同時,本題又有思考的張力,學生可以從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見大,思考文明習慣養成與傳承,思考傳統文化的當下意義,又使本題具有綜合性和思辯性,能使有思想、有見識的學生脫穎而出,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與應用性。
對于微作文,北京四中中學高級教師陳年年認為,微寫作兼顧了穩定性與創新性。其中,微作文題目設置秉承了語文學習對語言運用的一貫要求,像與下一屆同學分享語文學習的體會,在歸納梳理自身語文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偏于交流,還有語言個性化表達的要求對家長送考現象進行評論,這是對正在發生的、最鮮活的生活場景的感悟、認識,偏于說理;而用抒情文字紀念自己的18歲,這是正值青春的高三考生對自己青春的記憶,偏于抒情。以上三個寫作方向,是兼顧了語文學科語言運用要求的。從表達方式上來說,包含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從內容來說,全是孩子們親切可感、有話可說的。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中學高級教師紀秋香認為,今年北京高考中的微作文題目創新性有三點:一是題型全新,而且突出指向運用語言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二是打破了作文題只有一道的傳統,學生對微寫作作文題可以進行選擇,這就給了學生自主權,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與認識,揚長避短;三是打破“詩歌除外”的禁忌,允許在微寫作中詩歌創作,給了一部分學生張揚青春、揮灑個性、抒發生命詩意的空間。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