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是大學精神的靈魂。大學精神應該是張揚個性的,要有獨立的思想和探索的勇氣,大學的批判精神、創新精神也是源于此。”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招生辦)校長周烈昨天下午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
“大學,我認為應該是引領社會的,在科學技術、思想文化、社會發展這些方面應該起到一些引領的作用,這種引領的作用也是基于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周烈強調。
在中國,大學精神的探討歷經百年風雨,以蔡元培、梅貽琦為代表的教育家,古今貫通、中西匯通、文理融通,確立了蘊涵著“包容的理念、民主的體制、自由的文化”的現代大學精神。蔡元培曾經強調過,應該把孔子、墨子的教育精神和18世紀英國的培養紳士、19世紀德國的培養專門家,以及20世紀美國大學的服務社會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這幾種觀念結合在一起,方才是他理想中的大學教育。
周烈認為,作為一個大學,它還應該有大愛之心。一所大學需要有大師、大樓、大樹,更需要有大愛。大學之大,有大愛、有大德的老師,這是真正的大學問者、真正的大師。
周烈指出,大學精神也包含“大德”,大學應該要有德行,有德行的大學才被人尊重。知識分子是一個社會的脊梁、主流。知識分子應該有德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有希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