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憲老師提案中的教師需求缺口并非指“量”的缺口,而是北京各區縣在招聘教師時的需求數量與實際招聘到的數量之間的一個比例。具體說,就是招聘需求百分比。比如,需招10個教師,實際招到3個,那么需求百分比完成了30%,缺口就是70%。
實際上,教師需求缺口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新教師補充困難的主要原因有5個:一是出生高峰期帶來了教師需求變化。2007年至2008年是“金豬寶寶”和“奧運寶寶”出生年,這兩年出生的孩子是當年在讀學生數量的翻倍或更高。二是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融入,北京幼兒園和小學入學人數激增,給首都教育的承載能力帶來新挑戰,其中師資需求最為突出。三是北京市在培養教師師資方面供給不足,這是因為市屬師范院校招生規模有限、培養周期也有限定。四是受編制和進京指標影響,很多優秀外地師范院校大學畢業生不能被招聘吸納進教師隊伍。五是教師職業對高校畢業生還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針對上述教師需求的缺口現狀,北京市教委及各區縣教委還是做了很多努力來改變。自2013年至2015年,北京10個遠郊區縣和朝陽、海淀、豐臺區的農村地區中小學將面向北京和全國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招聘中小學音樂、體育、美術、歷史和地理學科教師1000名左右,2013年計劃招聘300名左右,對于招錄的非京籍生源可解決北京戶口。此次公開招聘的非北京生源引進工作列入專項計劃,按照現行引進渠道辦理,進京戶口指標不占用各區縣原有的引進指標。受聘的畢業生在本學校本崗位服務期不少于5年,具體服務期限由各區縣教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可以預測到,如果師資短缺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將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教育質量的保障問題。北京的基礎教育已經朝著“有學上”到“上好學”高質量邁進,但師資需求的缺口現狀又必須重新關注“有學上”。一方面,師資數量不足會影響正常教學秩序,有些課程就無法開啟,有些課時就開不足;另一方面,師資不足,帶來學校規模擴大、班額大,“小班化”教學難以實現,師生比增高,而衡量教育質量高低的指標之一就有師生比,如果比例低就能實行個性化教育,教師也能更多關注學生成長。
對解決師資需求短缺的辦法有5個建議:
1. 從政府和社會治理角度來看,應當建立流動人口有序流動機制。教師需求與學齡人口密切相關。學齡人口決定著社會各級發展規模,也決定著教育發展布局。政府必須要著力解決人口無序流動問題。人口流動量越大,教師需求量也越大。可見,人口無序流動勢必會帶來教師需求的無序。
2.建立中小學入學人口監測機制,科學預測入學規模,建立教師隊伍建設的數據庫及需求預測機制。
3.擴大市屬師范高校招生規模。教師供給量不足,可以委托中央院校來培養師資。
4.各級部門在編制管理上向教育系統傾斜。設想建立外地優秀教師進京指標特區,以此改善新教師質量。
5.多渠道吸引人才從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