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3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取得顯著成效,但同時,學生營養知識水平依然很低,試點地區學生營養知識匱乏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也存在超重、肥胖現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22個省699個試點縣開展了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對其中50個縣(每個試點省1-3個縣)進行了重點監測。監測顯示,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學生營養健康狀況主要取得五個方面的顯著成效。
一是學生一日三餐的比例升高。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使更多的學生能夠保證一日三餐。學生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不能保證每天吃3頓飯的比例從2012年度的10.4%下降到2013年度的7.1%,其中,中部地區的比例為3.4%,西部地區的比例為9.7%。小學生與初中生、男生與女生比例基本一致。
二是學生餐的質量有所提高。學生反映,早餐、午餐或晚餐“總吃不飽”的比例有所下降,從2012年度的3.8%-7.0%,下降到2013年度的3.3%-6.6%。上午第3/4節課“每天都感覺餓”的比例也有所降低,小學生從2012年的10.8%下降到2013年的6.1%,中學生從13.0%下降到5.4%。
三是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高,缺課率下降。監測顯示,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按百分制計算,2013年度1-6年級小學生語文和數學平均成績在70.9-78.5分之間,初中1-3年級學生平均成績為62.2-70.2分。與2012年度相比,學生的語文和數學平均成績分別提高了0.8和1.1分。其中,西部學生的語文和數學平均成績提高了4.6和4.5分,中部學生的平均成績提高了0.4~4.5分。
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也促進了學生主動到校學習,缺課率因此有所下降。2013年度,學生缺課率為26.7/萬人日,低于2012年度的35.9/萬人日。此外,與2012年度相比,無論是事假缺勤率(從19.1/萬人日到13.7/萬人日),還是病假缺勤率(從16.7/萬人日到13.0/萬人日)都比2012年度有所下降。
四是學生營養狀況有所改善,學生身高體重有所增長,貧血率有所下降。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后,試點地區學生的體格發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表現為平均身高和體重有所增長。2013年度,6-15歲男、女生在各年齡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度分別增加0.4cm和0.6cm,男、女生體重均增加了0.3kg。其中,西部地區男、女生身高的增量都高于中部地區;體重的增量,西部女生略高于中部,中部男生略高于西部。
監測顯示,2013年度男、女生的貧血率比2012年度的16.8%和17.2%分別下降了2.4和1.8個百分點,西部小學男、女生下降最為明顯,分別為3.3和3.9個百分點,初中男、女生也下降1.9-2.6個百分點。
五是廚房建設初現成效。監測顯示,2013年度,中西部試點地區的中小學校中,有60.8%的監測學校建有食堂,比2012年有所提高。西部中小學校有食堂(74.5%)的比例高于中部(45.7%),初中學校(87.3%)高于小學校(54.2%)。其中,2013年度有42.4%的監測學校的食堂配備餐廳,高于2012年度的36.5%。
同時,監測也發現,目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也存在一些體質健康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營養知識水平依然很低,試點地區學生營養知識匱乏現象仍然普遍存在。2013年度小學生和初中生營養知識答對率與2012年度相比還略有下降,2012年度為55.0分,2013年度為51.4分。二是試點地區學生也存在超重、肥胖現象。用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判斷的超重/肥胖率為10.1%,與2012年的9.1%相比略有上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