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已經三周多了,拉薩路小學一(2)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錢舒婷,剛教小朋友“aoe”沒幾天。據悉,這是學校為一年級孩子設計的“曉小”課程,讓孩子先熟悉小學,認識部分常用字,再學拼音,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學習壓力。現代快報了解到,目前,南京已經有部分小學開始類似課程。
先認識校園認識字,再學拼音
一年級新生剛進學校,既要熟悉小學的學習方式,又要學拼音、做口頭作業,總有些孩子不適應。
而拉薩路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安排非常特別。“開學第一周”:第一天——參觀新校園,第二天——認識新朋友,第三天——培養好習慣,第四天——教室養殖區……第一周里,孩子們主要是熟悉校園,知道作為一個小學生該怎么學習、怎么活動,還要布置自己的教室。第二周,孩子們認識了80個常用字,老師還發了簡單的故事繪本,孩子們可以讀自己感興趣的書。
“我們引進了北師大版的教材,結合蘇教版‘認一認’的內容,讓孩子們能順利過渡適應期。”錢舒婷說,孩子們雖然第三周才開始學拼音,但因為適應了小學生活,并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所以學拼音的效率很高。
目前,拉小集團內的寶船小學和教院附小的一年級教學,也借鑒這種新的方式。
知識教得少,培養習慣更重要
“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仔細聽”“身正肩平手舒展,一寸一尺和一拳”“別人發言,我傾聽”……南昌路小學一(4)班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念起兒歌。了解到,為了讓一年級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老師創作了很多有趣的兒歌,這些也成了老師的“秘密武器”。比如,課堂上,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孩子們都積極地回答,有的孩子著急地站了起來,有的甚至直接喊出答案。“要發言,先舉手。”老師開了個頭,孩子們下意識地跟著讀起來,然后就趕緊坐回椅子上,舉起自己的右手。
“收書包、看課程表、端正坐姿……孩子入學沒多長時間,這些都學會了。”家長薛女士表示,感覺孩子已經有了小學生的模樣。
“開學第一、二周,教材上的知識我們教得很少,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南昌路小學校長華萍表示,現在一時的慢和緩,是為了孩子之后更好地成長。
原標題: 南京部分小學緩教拼音 先讓孩子培養好習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