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季,雖然在“更難就業季”氛圍下,大學應屆畢業生抓緊趕入職的最后一波高峰期,采訪中發現,不少高校畢業生對自己職場規劃越來越“有數”。同時在“全民創業”、技術引領的氛圍下,大學畢業生擇業觀發生較大轉變,更愿意走進用工量較大的制造行業企業單位,而創業正成為他們的就業新選擇。
【現狀】職場規劃“心中有數”
“大一入校就開始了解就業方向,大二的寒假開始實習,現在投了幾個有意向的簡歷。5月份開始參加了幾場校招,已經有幾個比較中意的面試通知,打算好好考察下幾個公司的行業,然后進行針對性的面試準備。”江南大學大四設計專業的小曹告訴,除去考研和出國的,他和周圍的同學都陸續開始找工作,找工作的大概有20個左右,幾乎都有實習經驗。
人力資源市場的專家也表示,相對于前兩年剛畢業大學生的不知所措,這兩年大學生對自己想從事的工作和行業“更有數”,并進行針對性的就業實習,在投遞簡歷和選擇面試環節“有的放矢”的進行,這樣大大增加了就業的成功率。
在近期惠山區人社局等組織的專場招聘會上看,達成就業意向的大學生求職目標和意向在隨著社會需求調整,逐漸放下“天之驕子”的身段,從“藍領”干起,邁出走上社會的踏實一步。民營企業、第三產業等對大學生的吸收能力和歡迎程度有增無減,我市企業的拓展市場的需求,也為畢業生帶來了職業發展的機會。
【出路】先實習后就業
在錫城某大型超市的辦公室內,不少高校畢業生都在埋頭填申請實習生的表格。人事負責人說,他們招聘正式員工也招聘實習生,每個月有薪酬補貼。同學可先實習,然后進行雙向選擇。
了解到,現在選擇先實習后就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而我市對年度內留用20名以上見習實訓高校畢業生、留崗率在70%以上且日常管理綜合評價優秀的見習單位,給予2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市人社部門每年年初將日常管理綜合評價情況反饋見習單位。
【無奈】起薪低還須啃老
根據第三方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研究院最新出爐的《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顯示,全國本科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為3560元。而人才網發布的《2014年畢業生薪酬全面調研報告》顯示,2014年新就業大學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
生活成本的逐漸增加,不少高校畢業生在剛畢業的前2年依舊只能啃老,“現在實習期工資只有1450元,租房補貼已經領,只要在補貼400、500元就能行,但吃飯、交通、通訊費用,剛進公司還要一定的社交費用,每個月的開銷得要2000元左右。”在新區一家日企就職的小蘇告訴,前幾個月父母還是會給一點補助,但現在補助停了,只能省點再省點。
不過,對所有應屆生而言,未來薪酬上漲是可以期待的。《大學生就業藍皮書》畢業3年后,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平均月收入可達8275元,土木建筑類專業學生,平均月收入上漲到7038元,漲幅比例高達136%。
【政策】我市出臺扶持細則
剛在惠山區人社局專場招聘會上找到工作的小陳告訴,街道進行了實名登記,前幾天就接到了招聘會的通知,“想不到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
了解到,今年惠山區的大學生招聘會,一改以往單一場次單一地點的舉辦模式,以年初大學生實名制摸底情況為基礎,根據大學生就業情況和未就業大學生戶籍的分布,將大學生專場招聘會拆分成5場系列招聘,地點分設在長安街道長樂社區、陽山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洛社鎮龍之韻廣場、無錫職教園人力資源中心、玉祁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招聘會前已向全區未就業大學生發放《大學生“陽光就業”服務手冊》,并與街道社區聯動合作,以新聞發布、電話聯系、實地走訪等方式通知大學生參會,大學生們不出家門找工作。
這是我市人社部門幫扶高校畢業生的一個縮影,近期,《關于進一步做好201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有關操作問題的通知》下發,更多的幫扶政策在其中出現:為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小型微型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執行期限截至2015年底。對當年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科技型小型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經辦金融機構要對其提供貸款支持,財政部門根據其實際吸納人數,按每人不超過10萬元、期限不超過2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額度給予50%的貼息。
高校畢業生從事電子商務經營并通過網上交易平臺實名注冊認證的,向經營所在地街道(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提出申請貸款;自2014年起,本市戶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從事靈活就業的,可憑個人身份證和畢業證書至戶籍所在地街道(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進行申報和實名制登記,由街道(鎮)人社所出具《無錫市享受社會保險補貼靈活就業人員確認書》,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后,向戶籍所在地街道(鎮)人社所申請社會保險補貼。
原標題: “更難就業季”無錫幫扶政策出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