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推"低職高聘" 青年教師聘任不唯資歷
常州大學大膽創新推行“低職高聘”人事制度,在青年教師崗位聘任中,不唯年資閱歷、職稱職務,只比業績貢獻,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考核和分配制度,讓青年教師感覺自己“坐了一回火箭”,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時,教學科研積極性也明顯提高。
“我從‘副教授七級崗’競聘到‘教授二級崗’,如果不比以前取得更大的成績,怎么對得起學校的良苦用心。”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教師孔泳除日常的教學外,現在幾乎天天泡在實驗室里,經常一忙就到深夜。雖然孔老師只是副教授,但業績、成果都達到了學校“教授二級崗位”的上崗條件,按以往政策,因資歷原因他最高只能聘至副高級崗位的高檔,2013年年底學校推出了“低職高聘”制度,聘他為“教授二級崗”。
“我們選擇在不打破績效工資體系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學校自由調控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鼓勵一部分想干事業、能干事業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常州大學校長浦玉忠說,共有11名教師通過“低職高聘”成功競聘上崗,他們中的很多人獎勵性績效工資都實現了翻番,最多的教師實現120%漲幅。
浦玉忠校長認為,“低職高聘”營造了“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氛圍,助推這些“小先生”成長為“大家”,讓創新型人才競相涌現。
在制度的激勵下,38歲的孔泳老師今年破格成為教授,并入選了常州龍城英才計劃,獲得了多項榮譽和成果,他指導的本科生今年也獲得了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重點項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