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紅山民工子弟學校 今年又違規招收200多名新生
南京紅山民工子弟學校是目前南京玄武區唯一一所民工子弟學校,但才開學沒幾天,家長們突然接到學校通知,由于涉嫌違規招生,一至三年級必須停課,孩子們可能面臨無學可上,這下可讓家長們慌了神。
教育部門為何突然叫停該民工子弟學校招生?開學已經兩個多星期了,這200多名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又將何去何從?
200多名孩子逗留操場無法上課
前天上午9點半左右,家長們趕到學校時看到,百余名孩子逗留在學校的操場上,無法上課。家長們說,由于教育部門前來調查,學校老師迅速離開了教室,學生們也就都跑到操場上來了。
“教育局9月1日就通知學校一到三年級學生停課,這段時間內,教育部門多次派人來到學校調查取證。”紅山外來工子弟學校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不停地拍照、攝像,影響了孩子們上課,有的小孩膽小,甚至嚇尿了褲子,老師只好把學生們帶到操場上。
了解到,早在2007年,南京就規定,在寧上學的民工子弟,在公辦學校就讀,可以享受同城待遇。但要享受這個政策,必須五證齊全。這五證包括就業證、暫住證、戶口本、勞動合同和獨生子女證。但事實上,不少在寧的外來工子女,由于不是獨生子女,或者家長沒有開到就業證等原因,五證不全,因此無法入學公辦學校。
來自江西的黃先生告訴,今年9月1號開學時,他帶著孩子從老家來南京上學,由于孩子不是獨生子女,其它公辦學校無法接收,而外來工子弟學校門檻較低,因此把孩子送來了紅山民工子弟學校。
“如果這里不讓上,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但現在開學都半個多月了,早過了學校報名時間,老家的學校肯定也不會接收。”不少家長茫然而無奈,孩子面臨無學可上,讓他們心疼不已。
一到三年級不具備辦學的條件
教育部門為何叫停該民工子弟學校招生?玄武區教育局局長李玉鵬解釋說,經長期考核發現,南京紅山外來工子弟學校已不具備辦學條件,早在2012年玄武區政府就明文批復該校2012年秋季起停止招生,往屆已就讀學生繼續留校平穩過渡。
“紅山民工子弟學校從2012年9月份起,就不能再招一年級新生了,2012年、2013年該校也遵守了這樣的規定,但今年在教育局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沒有給教育局報批任何招生計劃,學校一、二、三年級突然多出了200多個孩子,我們當時感到非常震驚!”李玉鵬介紹。
對于學校反映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調查拍照使孩子受到驚嚇的問題,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從9月1日發現紅山外來工子弟學校違規招生當天起,教育局就要求學校負責人提供相關材料,配合教育局調查,以便妥善安置現在的一至三年級學生。遺憾的是,從9月2日至今,學校負責人一直未能主動配合調查;相反,在教育局正常到校履行調查程序時,該校負責人無視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讓教師把學生帶離正常教學的課堂,并把學生帶到操場聚集。
據介紹,由于校方拒不配合調查,因此,生源不明。從初步了解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可能來自其它停辦的外來工子弟學校的跨區分流生源。
追問
1200多名孩子怎么辦?
教育局承諾學生有學可上
“學校違規招收的這200多名孩子,是無法取得學籍的。”李玉鵬說,目前教育部門并沒有讓學校立即停課,而是在調查。遺憾的是,學校法人不配合教育局工作,避而不見,并對一些家長發布教育局不讓上學的言論,使得在校家長非常恐慌。
“根據區里政策,我們要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95%以上在公辦小學。”李玉鵬介紹,紅山外來工子弟學校屬民辦小學,停辦不具備辦學條件的民辦學校,讓公辦學校來接收,有利于讓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到公辦的優質教育資源。李玉鵬表示,針對此事,區教育局正在商討解決方案。“我們盡可能想辦法吧,確保這些孩子有學可上。”
2民工子弟學校會否被全面取締?
南京教育部門未明確答復
了解到,從2005年開始,南京各區縣便針對轄區內包括外來民工子弟小學在內的民辦學校進行撤并整合。南京市教育局有關人士介紹,南京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目前南京民辦的民工子弟學校只剩三四家。
按照先行的政策和趨勢,是否意味著未來南京民工子弟學校會否被全面取締?從南京教育部門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面對學校為何違規招生的問題,南京紅山民工子弟學校校長梁立亭也有自己的困惑,由于很多外來工子女無法辦齊“五證”,不少學生仍然有入學民辦小學的事實需求存在。“我們沒有貼廣告也沒有招生,今年有這么多學生要來上學,我就招了。”
對此,相關的教育專家也指出,貿然取締民工子弟學校的做法不可取。民工子弟學校在緩解外來工子女入學矛盾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教育部門對其加大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可以起到不亞于公辦學校的積極作用。
相關新聞>>>
江蘇全力扶持民工子弟校發展
“由于隨遷子女不斷增多,外來工子弟學校的作用不能小覷。我省一些地方采取務實的態度,積極扶持外來工子弟學校發展,強化管理不斷提高其辦學質量。”江蘇省教育廳有關人士介紹。
按照上一學年的統計數據,蘇州市共有9.3萬人就讀于合格的外來工子弟學校。“我市建立了公辦學校對外來工子弟學校的援助機制,積極鼓勵他們合作辦學。政府還以零租金或低租金安排辦學場所的形式對其予以支持,努力讓每個隨遷子女享受到公平優質的義務教育。”蘇州市教育局局長顧月華介紹說。
從2012年起,張家港市向外來工子弟學校委派公辦學校教師,比例不少于總師資的20%,這一舉措對提升外來工子弟學校的辦學水平可謂立竿見影。張其宏從淮安市淮陰區來張家港市打工已有近10年了,4年前,他把兒子從老家帶到這里的外來工子弟學校上學。“這兩年,感覺老師的水平明顯提高了,學校變化越來越大。”張其宏高興地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