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開學,上海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8首古詩“集體消失”,引發熱議。近日,教育部明確表態,將強化教材的傳統文化內容,確保占有相當比例。
古詩詞目前在蘇州小學教材中占多大比例?蘇州小學生古詩詞的閱讀情況怎么樣?連線正在南京開會的蘇州市小學語文教研員許紅琴獲知,古詩詞在現行語文教材中占比約為20%。目前,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已修訂完畢,明年一年級新生確定啟用的這套新教材中古詩量不會減少。
新聞事件閃回
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古詩引爭議
據《上海晨報》報道,8月27日,有人發現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課本里,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同時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隨后,上海小學課本刪除古詩的做法引起了非議,多位長期關注語文教育的人士表示,把“古詩誦讀”從一年級教材中移除,可能會向教師傳遞一種信號:“古詩不重要,學不學無所謂”,某種程度上會削弱中小學的詩詞教育。對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回應稱,此次對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并非刪除古詩,而是將這些古詩重新編排至各學期,改變古詩教學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級小學生將學習20首古詩,小學階段5年內共學習80首古詩。
而《上海晨報》第二天報道稱,上海市9年來百萬學生受惠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報道盤點了9年來上海小學里一些與傳統文化教育有關的活動,如有學校進行國學教育,有學校每周都上以傳統文化為內容的“明智課”,上海市教委也開設京昆戲曲、民族工藝、中國書畫、民族歌舞、詩詞吟誦等10個培訓項目,聘請名師名家為學生開設專題培訓與講座,讓青少年學生免費獲得優質的民族文化教育等等。
現行蘇教版教材
6年共有61首古詩詞要學
那么我市小學生要掌握多少首古詩詞呢?金閶實驗小學老師張麗仔細數了一數,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總計有61首古詩,其中,一、二年級各8首,三、四年級一共25首,五、六年級一共20首。從內容看,唐詩占50%,宋代詩詞占30%,其他有漢樂府民歌、元、清及現代詩詞。如此比例編排,是與中國古代詩詞在唐宋達到頂峰,唐詩宋詞家喻戶曉、朗朗上口、清新可讀有關。
“今年,小學各年級使用的仍是舊教材,其中的古詩詞有唐詩、宋詞,也有漢樂府等。”張麗說,古詩詞在教材中呈現的形式十分多樣,有的作為課文,一般是以《古詩兩首》的形式呈現;有的作為練習,補充給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還有的是以“文包詩”的方式呈現,比如,一年級的《英英學古詩》,看起來是個故事,其實是把詩的原文放在故事里面。還有《詠華山》一課,以寇準跟先生登華山吟詩贊華山的事為全文內容,文中包含了寇準所作的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是蘇教版教材獨創的形式,這種形式非常生動,又豐富了古詩詞創作的背景,且詩文對照,便于學生在相關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古詩詞。
明年新教材方向
古詩詞數量占比20%不會減
今年秋季入學,小學數學、英語都換了新教材,那語文何時啟用新版本?正在南京開會的蘇州市小學語文教研員許紅琴透露,明年秋季新入學的江蘇一年級小學生,確定使用新修訂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書,新版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肯定不會減少。
“目前,小學一、二年級新教材都已修訂完畢,新修訂的教材沒有刪掉古詩,也不可能刪。”許紅琴說,江蘇小學大都使用蘇教版教材,只有少數城市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從全國來看,人教版、蘇教版教材影響力最大,選用最多。相比較而言,蘇教版教材中,古典詩文的內容還比人教版的稍多一點。
從目前古詩詞的篇目來看,學生每學期學習的語文課篇目有20來篇,期中古詩詞有4、5篇左右,占比約為20%。教材里對古詩詞的學習,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地安排。在課文或單元綜合練習中都會出現,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辦法,根據教材的主題單元安排相應的內容,讓學生更便于學習。從安排的篇目來說,是非常重視古詩詞的。
【延伸新聞】
蘇州學生古詩詞閱讀量大
6歲娃一口氣能連背
20余首古詩
6歲的徐行舟,今年剛剛升入彩香村幼兒園的大班。別看他小小年紀,一口氣能背20多首古詩詞。“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見不信,小家伙還真就現場背了起來。幾分鐘過后,《詠鵝》、《靜夜思》、《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游子吟》等幾首詩詞都被他背了出來。
這些古詩詞都是誰教的?“我爺爺,有時候媽媽也會教我。”原來,徐行舟剛滿周歲起,媽媽就拿著彩色的故事卡,讀給他聽了。到了兩三歲以后,爺爺每天都會教他背誦古詩詞。“一開始也沒想過要特別培養,主要是一種熏陶。”徐行舟的媽媽告訴,對于孩子的教導,并不是生硬的背誦,主要是想通過這些詩詞讓孩子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他明白做人的道理。比如《憫農》,教人珍惜糧食,養成節儉的習慣;《游子吟》教人理解母愛,尊敬父母等。
采訪中,了解到,蘇州孩子學習古詩詞起步較早,有的在兩三歲就開始,4歲就能完整地背誦《弟子規》和《三字經》,能掌握一些生僻字。幼兒園雖然不教,但很多家長會在家教。家長們的觀點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古詩詞方面的教導,往往比學校先行一步。
“蘇州學生的古詩詞閱讀量很大,不少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昨天,在蘇州市第十七屆推普周開幕儀式上,蘇州市語委辦公室主任馬培元說,蘇州從2007年就開始推廣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目前全市共有6所省級中華經典誦讀基地學校。推廣經典誦讀,是希望學生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和道理,“腹有詩書氣自華”。
除了全市推廣,各個學校還為經典誦讀做補充。比如大儒菉葭中心小學,自編了一套“儒拳”,而口令就是孔子的《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每天上午10點,伴隨著悠揚古樸的音樂,大儒菉葭中心小學的近500名學生就要邊學《論語》邊打儒拳,一年多來,這已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金閶實驗小學校則在校園里實行“課外經典誦讀,課內筆試考核”的制度。
如此大的誦讀量是否會增加小學生的負擔?平江實驗學校老師秦琳娜認為,閱讀有精讀和泛讀之分,課內古詩詞是學生必學的內容,而課外的經典誦讀,不需要在教學中花課時讓孩子背誦全文,而是以讓孩子誦讀為主,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古詩文的魅力。
原標題: 蘇州小學生6年要學61首古詩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