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讀本首進中小學課堂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下午3點半,南京北京東路小學,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燕文和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衛國,鄭重地把剛剛出版的《血火記憶——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頒發給小學生代表朱燁璠、楊子涵、鄭睿宸。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公祭讀本》首次正式進入南京中小學校。
《公祭讀本》是我國第一套全面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并結合課堂教學的歷史讀本。今年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省委宣傳部支持下,南京市教育局組織編寫《公祭讀本》并在開學前首發。
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吳曉茅介紹,《公祭讀本》包括《血火記憶》、《歷史真相》、《警示思考》三冊,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實際而各有特點,分別供小學五年級、初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學生閱讀和學習。《血火記憶》以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中的關鍵人物為切入點,重點選編了10個人物小故事,有側重地介紹基本史實,引導小學生形成基本的歷史認知;《歷史真相》以重大史實為脈絡,強調以點串線和呈現歷史真相,
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理解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警示思考》以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通過若干主題,強調高中學生的探究與思辨。作為一門地方課程,南京將把《血火記憶》融入小學課程教學中,課堂學習時間不少于3課時,社會實踐活動不少于1課時。朱衛國評價說,《公祭讀本》讓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更多地走進中小學課堂,使國家苦難的歷史通過國民教育體系真實地展現給學生,對于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意義重大。下一步,《公祭讀本》將逐步推廣至全省其他地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利用國家公祭網和紀念館官網,用中、英、日、俄、法、德、韓七國語言,向海內外傳播《公祭讀本》,館長朱成山表示,他們將購買《公祭讀本》贈給國內外觀眾,贈送海內外學校,開辦南京國際和平學校,以《公祭讀本》為教材,對來館參觀的100所共建學校師生開展培訓,今年舉辦10期,明年舉辦100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