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專家:遷學區戶口買學區房 上名校仍或成空
每年三四月份,很多即將進入一年級學習的新生家長或是小升初的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可謂動足了腦筋。南京教育部門專家告訴,主要有這么幾種情況:購買學區房、用戶口擇校、單位幫忙蓋章等。而這些辦法,有時未必能讓孩子進入理想學校,很可能是一場空。
慎買學區房一套房,同時只能一個孩子入學
許多家長認為,要讓孩子上名校,最好的辦法是購買名校的學區房。買了學區房,孩子就一定能上名校嗎?教育部門有關人士表示,不一定。
案例1
樊女士為了孩子上學,以每平方米3.5萬多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學區房。由于這套房子房齡老、結構和采光也不理想,3年后,樊女士又將此房以每平方米3.8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另一個想讓孩子上名校的家長。但新購房的家長報名時發現,孩子根本就上不了名校。
-規定根據南京市有關政策,施教區內每套二手房,只能同時安排一名孩子在相應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案例2
另有一個家長,孩子上三年級時,他買了一套另一個區的名校的學區房,想把孩子轉過去。結果名校生源已滿,為了保證學生享受義務教育,該生由教育局調整分配到其他施教區內的學校就讀。
-規定
凡在學生學習中途購買房子的將根據其施教區內學額情況,如施教區內的學校班級人數已滿,本著相對就近的原則,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協調,將學生安排到相對就近的學校就讀。
[專家說]
據了解,家長為讓孩子上名校買學區房這種現象,也讓教育部門感到頭疼,因為學區的劃分是根據生源數及學校班級的容量進行劃定,如某名校原計劃招收3個班,后來報名的竟有5個班的學生,其中2個班是學區房的學生。教育專家表示,孩子學習的好壞不僅靠學校,還要靠自身努力,因此,在擇校上,希望家長能有顆平常心。
戶口慎遷移不符合相關條件,入不了學
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戶口在哪里就應該上戶口所在地附近的學校,但“遷移戶口”并不能滿足上學要求。比如以下幾種情況:
1.倒掛“四老”家
即家長自己有住房,卻將一家三口的戶口掛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里,因為老人住處附近的學校是好學校。
如某家長自己有130平方米的大房子,卻把戶口遷入祖父居住的40多平方米的房產處,學校查到家長有房產,勸其將戶口遷入自己的產權證處,家長不服氣還與學校論理。
2.掛入親友家
家長將全家人的戶口遷入孩子姑媽、舅舅或朋友家中,出現七八人住在面積僅三四十平方米的房內,為了制造假象,家中的床從大門一直排到陽臺,令上門調查的人看了忍俊不禁。
3.瞎掛別人家
家長將戶口掛入一所好學校附近的不認識的人家,待調查的人敲開門問,房主回答,并不認識戶口上的人。
更有甚者,戶口所掛處為辦公用房或是查無此門牌號碼。 [專家說]
學生上學,除了父母、學生戶口在一起,還應持有學生父母的產權證,并不是憑戶口進行入學。
凡持老人產權證上學,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1.學生的父母雙方都未購房或未分配住房,確實沒有自己的住房;2.父母婚后,孩子出生后的戶口一直都與老人在同一戶籍上,且從未遷動過;3.父母、孩子與老人實際常住在一起。
單位慎蓋章空掛戶口也上不了好學校
為了規范程序,教育部門每年招生除了看戶口本外,還要依據學生父母的產權證。
招生時,有的家長除了拿著老人產權報名外,還拿來遷動戶口后單位蓋章的證明,而其戶口都落在較好的學校施教區里。有個家長從A施教區遷入B施教區,工作人員要其提供A所在地的有關材料,他說是空掛。工作人員說,戶口怎能空掛呢?他說,單位能夠證明我是空掛的,然后出具了單位證明,該單位在證明上寫著:某某無房,將其空掛在某某地,現又將戶口遷入到某地,沒有產權證,特此證明。
[專家說]單位亂蓋章會帶來一些不利因素,比如:
1.造成招生不規范行為。蓋章單位認為,為職工孩子上學蓋個章沒多大關系,不違法,卻給招生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會產生連鎖反應。比如,會造成招生的不規范行為和不公平性。
2.誤導學區劃分。造成在同一個施教區無故出現很多的生源,誤導教育行政部門劃分學區。
3.造成不公正、不公平。誠實的家長花大價錢,購房入學,而不誠實的人用戶口擇校。一旦行政部門和學校追究蓋章單位的責任,該單位應負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