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了新學校,孩子可喜歡上學了。我們接送也方便,騎電瓶車,20分鐘準能到。”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高溝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許大祝的媽媽,見到記者時欣喜地說。
漣水縣地處蘇北,經濟總量并不大,但歷屆縣委、政府對教育情有獨鐘。最近兩年,漣水縣先后投入教育事業經費達12.74億元,興建了49萬平方米的校舍,從城市到農村,全縣中小學校容校貌煥然一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縣新建的學校都是政府“交鑰匙”工程。現在,每年漣水縣在教育上的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30%。這兩年,漣水縣新建學校近40所。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要讓孩子上好學校,還要讓孩子們有好老師、受好教育。”漣水縣委書記董平告訴記者,漣水這幾年教育工程遍地開花,但所有工程從規劃立項到竣工交付,均由政府負責,發改委、財政局、招標辦、住建局、質監局等部門聯動,建設上先啟動,資金上全安排,質量上嚴把關。
在漣水縣農村新建學校,記者看到,漂亮的大樓、各種場館設施一應俱全。“現在,我們去農村看學校特別自豪,特別有底氣。”該縣教育局局長魯家寧笑稱自己是“最幸福”的教育局長,因為這兩年教育上的投入特別大,教育上的事全部第一時間解決,從不打折扣。
為了將“交鑰匙”做成真正的惠民工程,該縣不拘泥以鄉鎮為中心,而是實事求是根據地理距離、心理需求、綜合需要等科學進行學校布局,最大限度方便普通群眾孩子上學。這也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20分鐘教育圈”。唐集學校初三學生邵玉坤告訴記者:“現在上學更近了,但條件更好了,瓦房子變樓房,黑板變白板。”
紅窯實驗學校就是這樣一所“交鑰匙”交出來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三區一園,校園設計充分考慮農村特點和農村孩子需求,不僅開放敞亮、簡約精致,而且文化氛圍、基礎設施方便農村孩子適應校園。而在幾年前,周邊的學生往往要走一個小時才能到鎮上的學校就讀。
此外,該縣還組建了18個區域聯盟校,推動聯盟互助,激發學校發展,并將每年招聘的應屆師范本科生全部分配到邊遠農村中小學任教,且3年內不得調進縣城,此舉為農村教育補充了“新鮮血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