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百姓對教育改革的呼聲十分急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順應民意,針對教育領域一系列熱點、難點問題提出重要改革措施,深受各界歡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特別強調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并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為新一輪教改指明了方向。
何謂“綜合”?下大力氣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用意又在何處?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就是要在經濟社會整體改革的大格局下推進教育改革,就是要統籌協調各類教育進行改革,就是要動員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教育改革,把教育辦成人民真正滿意的教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褚宏啟認為教育綜合改革勢在必行,“當前,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涉及面更廣、關聯度更高,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度更大,原有單項改革辦法或局部突破思路已難以奏效。而且很多教育問題,本質上是社會問題,不是教育一家之力可以解決的。必須摒除過去那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做法,跳出教育談改革。”
“教育改革正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思想觀念束縛、體制機制障礙、利益固化藩籬,形成多種多樣的問題倒逼態勢,若不深化綜合改革,教育系統難以擔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歷史使命。”教育部教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力對《決定》中有關教育改革的內容進行了剖析,“在直接涉及教育改革的723字的篇幅中,總體部署和重點任務主要分為四層:一是以堅持立德樹人為導向,創新育人模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都應從娃娃抓起,要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強化體育、改進美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以促進公平為重點,縮小教育差距。重點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多措并舉,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三是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龍頭,優化教育結構。從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直至高考進行一攬子頂層設計,試行不同類型學分轉換,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拓展終身學習通道。四是以管辦評分離為重點,改革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監督制約機制,并通過創新方式、健全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政策支持體系。”
對于此次《決定》切實回應關切,提出“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輪崗”“不設重點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等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認為與原來的教育改革相比,提法比較具體、不再拘泥于條條框框是此次改革亮點,“點出的全是改革關鍵、要害,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仔細分析,句句有深意,每一句都隱含著很大的信息量,牽涉到很多方面的變革,關鍵在綜合,但重點還是要深入。”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袁本濤認為,《決定》用細微措施回應了“如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宏大命題,“雖然只有三段話,但其中的內在邏輯性很強:一是公平的教育,體現公共教育服務的易得性;二是優質的教育,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三是尊重教育規律的教育,推行多元評價、拓寬終身學習通道,不再一把尺子量人,讓教育真正回歸育人本質。”
盡管亮點紛呈、字字平實,但此前有聲音表示,此次論及教育的舉措大多似曾相識,很多是“改了多年依然如故”的老問題。這次教育綜合改革,能否真正落地?
褚宏啟把撬動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提升教師隊伍質量上,“無論是均衡還是優質、科學,改革關鍵在提高教師整體質量,這樣的教師流動才有條件推動,否則只能變成強制的行政指令。還要注意,教育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一定要在穩妥的基礎上積極,千萬不能大開大合。”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此次綜合教改要落地,一要真正解放思想,二要切實尊重法制,“教育改革往往見效不快,一定要打破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藩籬。同時,一定要摒棄依靠行政法令管教育的舊做法。這方面我們有過教訓,回頭看1985年的教育改革,很多目標至今沒實現,就是因為過于依賴行政管理,沒有激發出教育多元主體的活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