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本月24日,因不滿校園管理及食堂高菜價,河北廊坊市東方大學城內的廊坊市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數百名學生,在學校以掀翻食堂桌椅等形式表達不滿。廊坊市有關部門表示,經過做學生工作,這起事件大約經過2個小時后平息。目前,學校已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物價監管委員會,全程監管學生食堂及購物商品物價,并調整校園封閉時間。
需要指出的是,該校部分學生以沖砸方式表達不滿,肯定是錯的。但引發學生不滿的所謂“準軍事化管理”值得商榷。目前,全國確有幾家高校在探索、嘗試“準軍事化管理”。但是,實施這種管理模式,在現行《教育法》中并無法律依據。廊坊市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民辦高等職業學院,2013年上半年開始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周一至周五校園實行門禁管理,周三下午以及周六日全天開放。由于“準軍事化”,學生不得從外面訂飯,只能吃食堂,食堂由此成為“別無分店”的唯一選擇,飯菜價格也就因壟斷而被指較高。
絕大多數高校都不是軍校、警校、特殊學校,大學生也都是成年人,實行所謂“準軍事化管理”,弊多利少。應當承認,實行“準軍事化管理”的院校,無非是為了嚴格管理,出發點不錯。但出發點好不代表就是順應潮流的好模式。更多時候,它在所謂嚴格管理的同時,限制了學生合法的個人自由,包括消費的選擇自由。《教育法》規定,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受教育者有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如果在所謂“準軍事化管理”的背后,是飯菜價格的壟斷之類的“難言之隱”,那恐怕連“出發點”都可疑,更不用說合法性了。
放在改革開放前,別說高校,就是最普通的集體小廠,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大約沒有什么人提出異議。但放在今天,在大學校園再搞所謂“準軍事化管理”恐有落伍之嫌。在一些發達國家,許多大學校園連圍墻都沒有,更談不上“準軍事化”管理。鄧小平曾經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用“準軍事化”的方式,連大學校園都輕易不讓出去,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如何能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好在,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已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物價監管委員會,全程監管學生食堂及購物商品物價,并調整校園封閉時間。不過,與其“調整校園封閉時間”不如徹底放棄“準軍事化管理”。不知各方以為然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