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位爸爸在網上曬給兒子定的家規。“金錢+大棒”的獎懲方式,引發家長爭議,有人贊賞這種“剛柔相濟”的方式,也有人覺得“棍棒底下不一定能出才子”。
爭議 嚴苛家規,引發網友大討論
近日,一位南京爸爸“金蛇郎君01”在西祠上曬出自己教育孩子的家規。他在帖子中表示,他相信古人講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自己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才子”。
這位爸爸稱,從兒子二年級開始制訂以上制度,盡管兒子已經足夠優秀,但他還是想把孩子的成績再拔高一下,“因為班上有兩個小升初保送名額。”實行嚴苛的家規,這位爸爸認為“效果很好,孩子連續四年被評為校三好生,擔任班長兼學習委員、中隊長、數學課代表”。
他在回復帖中也提到,“作為孩子父親的我,犧牲了99%以上的社交和娛樂活動。每天從孩子放學的第一分鐘開始,‘陪公子讀書’,直到孩子上床睡覺。”在他看來,這是“家規”奏效的基礎,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討論1 金錢獎勵是否可行?
這位南京爸爸的“金錢+大棒”家規,引起了不少家長議論。
支持金錢獎勵的網友認為,現在大學、中學甚至一些小學都設置了獎學金,“既然學校都采取了這種獎勵措施,家長為什么不可以?”
也有網友對這種教育方式表示不贊同,“如果欲望得不到滿足,繼續提高獎勵標準?父與子之間就是協議關系,多年后會不會出現‘你給我一萬我回家看你一次,給我兩萬我回家看你兩次’的情況?”
孩子在讀初一的張女士說,她也曾經給孩子設置過小獎勵,“但后來發現孩子有攀比心理,會提出要求,說其他同學家長給什么。”
張女士一度很困惑,后來,她決定取消獎勵,“我告訴他,考好了會得到表揚,考不好下次要努力。”
討論2 “大棒”底下能否出才子?
在回帖中,“金蛇郎君01”也提到了打孩子的問題。他表示,所謂的“毒打”其實就是一種威懾,不過因為他的孩子期中、期末從沒考過班級第三,“毒打”并未實施過。但是,兒子平時測驗偶爾失手,也會受懲罰,“就是用‘不求人’(撓癢癢工具)或木質筷子打屁股,打十下。”
支持派們很贊同“大棒”政策,有人稱,“‘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古訓,值得學習。”
而在帖子的回復中,記者看到,絕大多數人都不贊成這位爸爸的“大棒政策”。對此,“金蛇郎君01”回復說,小時候父母對他要求不高,自己當年成績不好導致高考落榜,通過自學考試拿到大專文憑,如今在南京開了家公司。“經濟條件好了,但近二十年來打拼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他說,希望兒子能有一份穩定體面、收入較高的工作,“小時候累點,長大了才不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