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河源紫金某校7名女生將一女同學脫光衣服后暴打侮辱,摁到馬桶內喝廁水,一旁還有專人拍攝視頻。施虐者還時不時在鏡頭前擺出V字手勢歡呼。目前警方正全力追捕這7名女生。(10月21日《羊城晚報》)
這段近日被翻出的視頻,實際上拍攝于4年前。而在網絡上以“校園暴力事件”為關鍵詞搜索一下,可以查到近年不少類似事件:2007年,廣東一所學校幾名女生輪流毆打一名女生并拍下視頻;2008年,云南省魯甸縣某中學學生因與本班學生發生口角被打死;2008年4月,10名女大學生暴毆舍友超過5個小時;2013年10月14日,承德技師學院學生群毆,一名年僅17歲的學生失去生命……
頻頻上演的校園暴力事件,不由讓人感慨,緣何他們的青春里浸染了如此多的沖動、暴力與殘酷?
引發校園暴力的原因很多,例如不良的社會環境,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網絡游戲,家長過于驕縱的教育方式等等,而學校更是難逃其咎。
具體到河源這件事上,事情發生后4年才被媒體捅出來。4年前,學校無法為受辱學生提供有效的保護,致使受辱女生以退學逃避傷害;4年后的今天,學校對此事仍是遮遮掩掩,推卸責任,不肯承認學生是在校期間被打。可以說,一些學校面對校園暴力不作為,讓學生有了委屈無處訴說、無處求援,無疑是校園暴力頻發的原因之一。
學校在教育中也存在盲區。受升學壓力影響,學校往往過于重視學業教育,而忽視甚至無視學生的品質教育和心理疏導。曾有個極端案例:被某中學視為“傳奇”的一名優秀學生得了抑郁癥,直到其因此自殺的8年后,家長和學校才知道真相。另外,也不可否認某些老師因為偏愛某些學生而無形中傷害了另外一些學生。如果這些學生的個體攻擊性太強,一旦認為自己受欺、被遺棄、遭排擠等,就容易采取暴力手段對其他學生實施報復和攻擊。
因此,減少校園暴力,除全社會都來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外,亟需學校轉變教育觀念。首先,在重視學業的同時,切不可偏廢學生的理想、信仰、人格、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其次,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不人為制造學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再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行為動態,及時發現并處理學生的訴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