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雷人校規頻頻曝光。有規定男生女生相處距離的,也有規定女生內衣顏色的,還有規定不許看某個電視臺節目的,居然還有規定上廁所時間的。當然,這些奇異校規的曝光地多半在網絡論壇,發帖人可想而知是各路滿肚子怨氣的學生。
據羊城晚報報道,11月2日,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學生在網上吐槽稱,學校的宿管老師隨機抽查學生宿舍,在學生不在的時候翻看學生的書包,連杯面都收走。此外,學校有時候還用金屬探測器探測學生是否帶了手機。而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招生辦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學校規定了學生不能帶零食和手機到學校,但老師不會翻看學生書包,更不會用金屬探測器探測手機。
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的老師們會不會使用金屬探測器探測手機,雙方各執一詞,公眾也不好偏聽偏信。但是至少,就校規關于手機與食品的規定,學生與校方的觀點是有較大分歧的。而且,確實早前也有新聞曝出,某地一中學的校長親自掄著鐵錘砸爛了沒收上來的學生的手機。可想而知,在校園內可攜帶物品的管理,如今有些學校做得并不到位。
校規的制定,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學生在校的生活有秩序、學習有效率。但如果校規的某些條款導致學生產生了負面的甚至是對抗的情緒,進而影響了學習、影響了校園生活的正常秩序,那么,這校規就定得不科學、不人性。校方在制定校規的時候,也許應該考慮得更縝密一些,不能僅僅考慮到管理上的便利,而是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衡量校規實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實,很多學校里,校方與學生的矛盾,根本原因是在于整體教育環境的不合理。在大環境短時間內不能得到徹底改變之前,學校老師也許可以做適當的變通。此時,換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首先不能武斷地把學生看成被管理者,甚至當成自己的對立面。一旦有了這樣的局面,那么,各種矛盾就會不斷發生甚至激化。
也許,在新的校規出臺前,校方可以模仿地方政府出臺某項新法規前的做法,先做一個草案,在全校師生范圍內進行“民意調查”。比如學校想要出臺不能私帶手機和食物的規定,就完全可以給學生發放調查問卷。查清學生攜帶手機和食物的動機,再征詢老師學生們有無更好的處理方法,合理的完全可以采納。比如在學校設公用電話、比如加強學校食堂建設并規定加餐時間。有的時候,態度決定結果。學校若真有誠意與學生溝通,學生會一味仇視、對抗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