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門頭溝區大峪中學8名熱愛中醫文化的高一科學實驗班同學和大峪一小、二小、育小的3名小學生一起走進靈溪生態教育基地采集制作黃芩標本,并在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并撰寫研究報告。在大峪中學“山谷論壇”第一講中,該校參與研究的學生和全校師生一起分享他們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伴隨京城首個“山谷課程”的拉開序幕,大峪中學的“山谷書院”也面向社會開壇講學。
大峪中學本次論壇主題為門頭溝區道地藥材黃芩研究。該校科學實驗班學生的黃芩研究始于今年9月初。在該校校長曹彥彥和科技主任陶術研的帶領下,熱愛中醫文化的高一科學實驗班的8名同學和大峪一小、二小、育小的3名小學生共11名同學采集制作黃芩標本,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博士同行指導。十一長假期間,同學們又到北京中醫研究所的實驗室,在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對采集的黃芩標本進行分組實驗,從分組、清洗、烘干、搗碎、定容、過濾,到色譜分析、超聲提取、冷凝提取、點樣、層析分析、記錄數據,同學們小心翼翼地操作,認真專注地實驗。歷時兩天的實驗過后,各組同學認真撰寫研究報告,擁有了第一份自己求學生涯的科研成果。
在報告會現場,同學們將自己的研究報告一一呈現,并就現場同學們的疑問進行解答,并接受專家的點評。在曹校長的引導下,學生、科技教師、專家、實踐基地領導并肩站立,攜起手來。曹校長表示,這就是“山谷課程”的精髓所在,“自我認識——誘導——體驗——研究——論辯——人生規劃”,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完善人生規劃,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同學們探究學習的興趣從這里產生,思維從這里開闊,理想的火花從這里點燃。
據介紹,黃芩研究只是該校“山谷課程”的一個開始,未來該校將立足“山谷書院”開發特色科技課程。“山谷課程”從自然科學切入,進而將拓展到人格修養課程、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藝術與體育課程,形成以門頭溝地域特點為載體,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特色校本課程三級課程體系建設,讓“山谷書院”成為峪中師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樂園。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