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沛縣嚴肅查處了該縣胡寨鎮9名教師“吃空餉”行為,并全額追繳違規領取的工資,鎮教委負責人被立案處理。
沛縣是江蘇省北部的一個大縣,8月初,該縣紀委通過當地媒體發布消息稱,根據群眾舉報,嚴肅查處了該縣胡寨鎮9名教師的“吃空餉”行為。
調查
9名教師“吃空餉”
通報稱,2012年以來,沛縣胡寨鎮教委6名分流教師未到崗到位,3名在編教師被其他單位越權借用,9人均違規領取包括績效考核工資在內的財政工資,違反人事管理規定,不在崗在位履行工作職責,屬于“吃空餉”行為。
沛縣教育局日前向記者答復稱,分流教師是一種均衡師資的舉措,是指由教師超編學校分流到其他學校。因胡寨中心小學遷建,6名分流教師被安排到遷建指揮部參與胡寨中心小學的拆遷建設工作,但他們并沒有到崗到位上班,卻仍領取了工資。3名借用教師被胡寨鎮財政所、沛縣人社局工資福利股、沛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圖書館等單位和部門越權借用,工資仍由原學校發放。
記者了解到,目前,沛縣紀委、教育局已對這9名教師不在教師崗位期間領取的財政工資及績效考核工資予以全額追繳;沛縣教育局依據《教師法》及有關規定,對“吃空餉”人員是否具備從事教學或教育管理工作能力進行審核甄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留用者作重點管理。
“平白無故多養活這么多閑人,財政支出從哪里來?對各個單位都應嚴查一下!”“肯定上面有人,空餉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對于沛縣主動查處“吃空餉”人員,當地部分群眾表示,雖然此舉是紀檢部門的積極作為,但還應該進行普遍檢查,并深入追究“背后的支持者”。
記者注意到,沛縣紀檢監察機關此次不僅查處了相關“吃空餉”的教師,同時還表示,胡寨鎮教委對所轄學校出現多名教師“吃空餉”問題負主要責任,該鎮教委負責人張峰已經被立案處理。
同時,胡寨鎮財政所、沛縣人社局工資福利股、沛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圖書館等單位和部門越權借用在編教師,對出現“吃空餉”問題負有重要責任。沛縣紀委已責成相關主管單位對責任人實行責任追究,嚴肅處理到位。
記者調查了解到,2011年,沛縣就曾下發過《關于開展教育系統財政供養人員“吃空餉”問題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清理糾正單位和個人虛報冒領財政工資等“吃空餉”問題,并要求各單位根據排查情況如實填寫《沛縣教育系統財政供養人員統計表》,經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加蓋單位公章后,限期報送給有關部門。
“吃空餉”案例大盤點
近日,江蘇沛縣紀委嚴肅查處了該縣胡寨鎮9名教師“吃空餉”。事實上,不僅在江蘇徐州市,各地近年來因“吃空餉”被曝光案例屢見不鮮,“偷吃”空餉者不乏教師、公務員,且“偷吃”名目多樣、花樣不斷“翻新”。
案例一
掛職不上班
“官二代”“坑爹”
今年6月,河南某縣一所長被曝利用職務之便,早在兒子15歲時將其納入編制捧起“鐵飯碗”;今年1月,湖北某地一財政局副局長被曝濫用職權,將自己的兒子在高中畢業后就違規招工進入區財政局二級單位,其子上大學期間,其工資關系又調至區財政局教科文科;2012年2月,山西某縣教育局長之子違規就業坐享“空餉”……
記者點評:“老子握著章子,兒子占個位子”問題的背后,是一些官員不擇手段將“權力”轉化為不當的私利,是典型的中飽私囊、把公權當私器的特權思想作祟。從最終結果看,這些“掛著職卻不上班”的“官二代”不僅被清退,還“連累”其“在位當權”的親屬被免職、停職,以“空餉坑爹”收場。這種“拼爹吃空餉”的行為嚴重侵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須嚴加懲處。
案例二
在編不在崗
請“長假”“吃空餉”
2012年5月,浙江省永康市向社會公示當地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人員的自查結果,其中查出的人員中有一位50歲的初中教師,27歲時因病請假,一請就是23年,多年來財政卻一直給他發工資。原來這名教師離開原有的崗位,自辦企業去了,但身份沒有進行規范清理,而學校卻一直以該教師名義領工資;2012年4月,網絡反映“山西女商人變身副縣長,被指15年吃空餉”后,經查實,當事人存在既在企業任職又在黨政機關任職的問題,也存在6年時間沒工作但卻領取工資的問題。
記者點評:在編不在崗也是近年被曝光較多的“吃空餉”類型,其情形無外乎一些公職人員不滿足低工資,請假下海或另謀生計,單位不如實申報;一些人員托病請假,利用單位“福利”管理漏洞“吃空餉”;一些掛職人員,接收單位“不便管”,派出單位“無法管”,利用監管漏洞“偷吃空餉”。這些現象的背后,是公職人員的隨意流動和管理不善,防范這些問題,既要求一些地區在人事、財務等管理方面需要填補漏洞,也有待相關經費和人員流動信息的公開透明。
案例三
企業招工送編制
“引才空餉”引爭議
為了吸引人才,山東省某縣曾出臺政策,當地企業進人,政府附送事業編制。這種特別的人才引進方式,被當地人稱為“雙薪雙管”。大學生上崗后不僅能領到企業的正常薪酬,還能同時擁有事業編制身份吃“財政飯”,這種做法引發社會關注和熱議。當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光靠企業,解決不了大學生的身份需求。當地企業為了引才、留人寧可多交稅,或通過其他渠道把這部分錢加倍返還給政府。
記者點評:這種“引才空餉”行為代表了一類“有正當理由”的“吃空餉”現象,就“引才空餉”而言,其背后似乎有地方政府為求發展、留住人才的苦心,但在近年來多地曝出“蘿卜招聘”事件的背景下,利用編制和財政工資等公共資源,繞過公開考選制度,難免為腐敗留下空間,相關地方和部門的“變通之舉”必須慎之又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