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本三征求志愿錄取已近尾聲。從公布的本三征求平行志愿投檔線不難發現,又有一批院校沒能招滿,有的甚至會空手而歸。這一結果不免讓人沉思:好端端的本三計劃,緣何變成了“棄兒”?而這些原本對江蘇生源情有獨鐘的院校再次遭逢“熱臉貼到冷屁股”的尷尬!
本三計劃是否過多過爛了
瀏覽本三征求計劃和投檔線,可以看到這樣的數據。今年理科有175所院校征平,計劃數為2564;其中會有41所學校吃不飽。文科呢,共有163所院校,計劃數為1657,其中會有61所學校完不成計劃。對比2012年情況,理科征平院校131所,計劃數2406,其中45所學校沒招滿;文科有131所院校征平,總計劃為1347,其中72所學校沒能招滿。可以看出,今年本三文理科沒能完成的計劃數、需要征平的學校數均高于去年。再比較一下近兩年的本三計劃數。今年本三文科計劃為22848人,去年25893人;今年理科是39019人,去年38098人。可以看出,今年本三理科增加了921人,文科減少了3045人。可見,今年本三總計劃數相對減少了不少,但需要征平的計劃卻比去年反而增加了,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本三院校開始受冷落?本三計劃該不該明智地縮減?
細究本三征平學校名單,除了一小部分是大小年現象使然,其中相當一部分院校幾乎年年在征平時榜上有名,成了“熟面孔”,尤其那些剛剛脫離母體學校的獨立學院們。這的確值得院校反思。當初,為了迎合考生獲取一張本科文憑需要而競相開設的民辦本科院校,走過這些年之后,多種原因導致質量滑坡,面臨著斷炊之憂。如果不面對現實,改弦更張,采取切實措施,招生之難只會雪上加霜。
本三省控線降低或可“解圍”
在第二階段志愿填報前,一些專家曾預測今年本三省控線會與去年持平或者略微走高。但公布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文科266分、理科288分,在本二分數線下降的背景下,本三省控線卻上升了,與本二文理分差明顯減小了,尤其是理科。按說,本三分數線是在綜合考慮了本三批次志愿填報人數和計劃數等之后劃出的,應該基本匹配。但事實卻不盡然。或許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在志愿填報上集中度較高,導致了本三生源的極端貧富不均,這樣一部分考生寧愿放棄本三征平機會,也不委曲求全。因此,部分征平院校只能望洋興嘆,空手而歸。
這里,不由得引出一個話題:為何省考試院在劃定本三省控線(包括對征平分數要求)時不能留有余地,亦即適當降低分數,以便有更多的考生能獲得本三機會呢?這絕不是空穴來風、無病呻吟!君不見,有多少在文科266、理科288線下的考生和家長歷經失望、痛苦之后,期盼露出一線希望之光!能上的人不愿意上,想上的人上不了,這種活生生的現實該叫人作何感想?!
或許,招生主管部門要恪守高招政策;或者,考慮到本三之后的高專也需要一定的生源保障,或者還有更多的考量因素,都能讓人臣服。但是,筆者卻不禁要問,既然本三計劃已經審定,也赫然列在了招生計劃書上,最終卻不能如數招滿,“肉爛在了鍋里”。這,應該不會是我們高招部門乃至全社會都愿意看到的結果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