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全國中小學開學的日子,初三學生也不例外。對于新初三學子來說,中考將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重要關口。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雖然國家不斷減負,新課改之后也更加強調素質教育,但是初三學生學習仍不輕松。
北京中考競爭超高考
對于中國絕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高考是能夠改變人生命運的時刻,是橫在無數家長和學生心中的“獨木橋”。而北京的孩子卻恰恰相反,只要能上一所好的高中,名牌大學甚至清華北大都不是難事。
據統計,2013年北京市高考報名總數為72736人,在京招生高校790所,計劃招生人數為54295人,高考計劃錄取率高達74.6%,而且這已經是最近五年來最低的一次。
相比之下,2013年北京市約有9.2萬名初中畢業生參加中考,報名人數較去年減少3400人,全市各類高級中等學校計劃招收8.5萬人,其中,普通高中計劃招收約5.2萬人,普高錄取率將繼續維持在56%,示范高中計劃錄取2.5萬人,錄取率為27%。
由此可見,北京中考競爭激烈程度遠超高考。
時間緊任務重
現在距離2014年6月中考不足10個月時間,在這10個月內,初三學生要做到的事情很多:新學科化學剛剛起步,語數英物初中課程即將結束,第一學期期中考及期末考、中考報名、報考、體檢、畢業考、一模、填報志愿、體育考試、二模……
畢業班的學生壓力很大,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然而,一位常年教初三畢業班的老師告訴記者,如今很多初三學生復習時使用的輔導書大多面向全國——這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針對性不強,北京與其他省市《中考說明》并不一樣,全國考而北京不考的好多知識勢必讓負擔沉重的初三學生再添不少壓力。
避免“高投入低產出”
據不少初三老師反映,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題海戰術仍是很多初三學生的“首選法寶”。很多初三學生身上,大量耗時間、大量做題目、大量去補課的現象時常可見。這種精神是值得嘉許的,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式的做法并不科學。
在初三學習中,光努力是不夠的,更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不能只靠喊口號扎猛子,而是首先要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個人的學習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充分征求老師的意見,認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要十分注意避免“高投入低產出”的學習方式。
切忌盲從別人
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心存僥幸,以為向往屆初三學生討教學習經驗就能事半功倍,少走彎路。
別人的一些學習方法看似不錯,但并非與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相吻合。在初三之際,全盤接受、臨時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也許會帶來學習上的不適應。面對各種繁雜的信息,家長和學生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慌亂,不盲從,要認真分析研究,多方咨詢,信任老師,這樣才能確保無虞。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