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樓下,一排綠色的電動汽車充電樁格外引人注目。2013年年底,北交大將建設完成10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為推廣電動汽車進行試點研究。
北京交通大學能源管理辦公室主任王海東介紹,為了在校園里推廣節能意識,北交大建成了北京高校第一個通過住建部、教育部驗收的節能監管平臺,在總控室就可以實時監控學校每一處用水、用電、用氣的情況。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助理鄭廣天表示,節約型校園的理念在北京交通大學已經推行了近二十年。“我們已不再僅限于傳統的水、電、氣等能源,而是將開發和使用延伸到清潔能源領域。比如我們在建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電氣學院樓頂示范運行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土建學院教師研發的無負壓供水系統等,都是新的嘗試。”
北京交通大學的校園科技都在食堂、宿舍等地方實行,鄭廣天表示,讓大學生在節約型校園中樹立節能觀念、養成節能習慣,將來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節能活動中來。所以多年來校園科研與后勤通力合作,后勤系統是學校教師科研的實驗基地,既能驗證教師的科研成果,又能使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獲得雄厚的科技支撐。
>>節能亮點
食堂“機器人”掌勺
“淋油完畢,請加料;烹飪結束,清洗中……”,中午11點,在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食堂里,兩個“機器人”大鍋正在“搖頭晃腦”,熱火朝天地“炒菜”。大師傅只要在一側的電腦屏幕上選定相應菜品,機器人就會自動設置翻炒時間:木須肉,3分50秒;冬瓜肉末,3分鐘。
北交大飲食服務中心主任介紹,為提高師生就餐效率,今年4月份,北交大在學生二食堂試點引進了兩臺節能炒菜“機器人”,由一男一女兩位大師傅操作,目前已開發了99種菜式。
據了解,北交大目前所有食堂的灶具都已經更換成了節能灶具。“據測算,小鍋、大鍋和蒸灶的節能效率分別在50%、22%和28%。”北交大能源管理辦公室主任王海東介紹。
記者發現,正在食堂用餐的同學們多數并不知道自己盤中的“魚香肉絲”“木須肉”是由“機器人”做的,不過普遍反映菜的色香味都不比人工炒的差,還有同學表示“色澤看上去更加勻實,更有食欲。”
40部電梯能“發電”
電梯運行時是要耗電的,可是北京交通大學的電梯卻能“發電”。
王海東說,電梯空載上行或者滿載下行的時候,會散發很多熱量導致機房溫度特別高,需要長期開空調降溫,“有一次師傅的萬用表放在電梯機房機器上,竟然給烤化了!”
經過調研,學校引入了電梯“能量反饋系統”,即電梯上行時耗電,下行時利用電梯處于高處的勢能轉變為電能,為電梯的電機運行進行供電,每年“發電量”約60萬度。同時,電梯機房空調的使用時間也大大減少。
王海東說,全校共有100部電梯,已經有40部安裝了能量反饋系統,多數安裝在高層的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樓。“經過測算,按照每天運行4個小時計算,節電率為30%左右。也就是說,一臺電梯一年能省電8422.7度。事實上,每天的電梯使用時間遠遠超過4小時。”王海東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