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有81個縣(市、區)向教育部申報“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教育廳日前發布的這一新聞,引起社會關注——躋身義務教育發展“基均縣”,對普通百姓子女上學有何意義?
教育部去年決定建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制度,同年開啟“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申報認定。目前,全國共有260個縣(市、區)申報國家義務教育“基均縣”,江蘇為81個,申報數量居全國之首,這絕非偶然。1996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0年至今,省財政已投入100多億元,先后組織實施十多項工程。“這些工程,對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資源、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教育部規定,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均縣”督導評估包括四方面內容:縣域內所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達到省定辦學標準;縣域內小學、初中資源配置8項指標的綜合差異系數,小學要小于(含等于)0.65,初中小于(含等于)0.55;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得分在85分以上;公眾對本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狀態滿意度超過85%。
相關人士解釋,上述8項指標分別為: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等。綜合差異系數是這8項指標差異系數的平均值。
“申報教育部認定,對推進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極好機遇。”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指出,申報認定可以強化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法律責任,促進其按標準對義務教育學校進行查漏補缺、“填谷抬底”,確保每一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都達到省定標準。
“到去年底,全省105個縣(市、區)已有94個通過省級教育現代化評估驗收,在此基礎上申報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認定評估。”省教育廳副廳長胡金波介紹說,通過省級督導評估,有81個縣(市、區)初步達到教育部基本均衡要求,今年教育部將對這些地區進行督導評估認定。
“基本均衡以后,江蘇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是優質均衡,就是要做到‘八個一樣’:校園環境一樣美,公共設施一樣齊,公共經費一樣多,管理水平一樣高,教師素質一樣好,學生的個性一樣得到張揚,校園安全一樣得到保障,人民群眾一樣滿意。”胡金波表示,優質均衡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根據省政府目標要求,2015年,全省所有縣(市、區)義務教育要達到國家基本均衡發展的要求,70%左右縣(市、區)達到優質均衡發展要求;到2020年,所有縣(市、區)都達到優質均衡發展要求。目前,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的所有縣市區都通過省級評估,鎮江個別縣(市、區)沒有通過,蘇中大部分已申報。現在相對集中的是蘇北,下一步將重點推進。
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評估,不僅直接推動所有學校教育硬件資源均衡配置,也推動教師合理流動。“省政府文件規定兩個15%,一是教師每年在縣域范圍內交流面不低于15%,二是骨干教師的交流不低于15%,雖然少數地方目前還沒達到,但從整體上來看,基本均衡督導評估推進了教師合理流動。”胡金波補充說。
有關人士指出,隨著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不斷推進,讓孩子“上好學”這個夢想將變得不再遙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