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媒體紛紛報道“公考降溫”現象,依據是目前已發布招錄公告的23個省區市中,16個省份報名人數集體下降,其中15個出現招錄、報名人數“雙降”局面。
原來公眾對公務員是什么印象呢?在大部分的眼中,公務員等同于當官的,當官的就有權力,有權力就可以以權謀私,大部分公務員就有灰色收入,甚至是存在貪污腐敗行為。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公眾形象”,公務員群體被許多網友指責甚至是謾罵。然而,一邊是指責和謾罵,另一邊則是“公考熱”,每年浩浩蕩蕩的公考大軍都能成為一時的新聞頭條,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呢?顯然,問題的關鍵在于公眾對公務員群體的真實情況的誤解或者說不了解。
不可否認,我國公務員群體中存在著貪腐腐敗、脫離群眾等諸多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就不止一次告誡全黨,如果不堅決遏制腐敗問題,最終會亡黨亡國。但是,這不是公務員群體的全部,這個群體的真實情況沒有被公眾所全部了解,于是,誤解造成了盲目,盲目地批判或者盲目地追捧,最終走向兩個極端。
其實,政府應該行動起來,在強力反腐正風的基礎上,以主動的姿態和公開透明的方式,讓公眾客觀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公務員非隱私性的、適合公開的個人、家庭、收入、財產、職責、晉升等等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公眾對公務員群體的誤解,才能將公務員回歸到一個正常、健康的職業形象,通過透明的“展示”,公眾自然了解這一職業的優與劣,便能理性看待,而不是盲目指責或者追捧,也就能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選擇公務員作為自己的職業。如此,無論公考是“升溫”還是“降溫”,在很大程度上都將是合理的、理性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