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開始頻繁奔波在招聘會現場,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家政學專業的21名畢業生卻“悠閑”地返回學校,由于專業受捧,還沒到春節他們就被多地的大型家政服務企業“訂購”一空。自從聊城大學2009年開設家政專業,盡管經歷了招生難、教師缺等情況,但首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相當不錯,“本科家政工”越來越搶手。
就業>>28名畢業生,22個在家政行業
2月23日,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家政學專業的21名大四畢業生返回學校,準備第二天學校開學后繼續進行實習。他們中大部分已經和北京、聊城等地的家政服務或物業企業談好工作,有的甚至還在猶豫到底去哪家公司。
這21名學生是該校家政學專業第二屆畢業生。作為全國第三家開設家政學專業的本科院校,聊城大學2006年開始籌備這個當時在國內還比較新興的專業,并在2009年招收了第一屆學生,共28人。
2013年,28名應屆畢業生,就業出人意料地順利。“根據現在掌握的情況,除了4人繼續攻讀研究生、1人考上公務員、1人自己創業外,其余的22人沒一個離開家政行業。”聊城大學東昌學院教育系主任向福貞介紹說,當時有11人一次性被北京華夏中青家政總公司正式錄用,其他畢業生也進入了深圳、成都、濟南、聊城等地的知名家政企業。
報考>>和爸媽斗爭一年,才被允許報考
與畢業生搶手相比,家政學專業的招生卻連年遭遇困境。向福貞說,自從2009年第一屆學生開始,招生計劃就沒有一年招滿過,每年都存在大量缺額,而且新生還呈逐年減少趨勢。2009年,該專業只招來了28名學生,2010年招來了21名,2011年11名,2012年10名,2013年只有11名。
根據招生計劃,2014年家政學專業計劃招收40人,其中文史類20人、理工類20人。“到底能招到多少人現在還是未知數。”向福貞分析說,家政行業眼下依然被社會嚴重誤讀,“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對家政學涉及家政管理、消費策劃、社區服務等方方面面,簡單將其理解為洗衣做飯帶孩子。”
來自四川樂山的大四學生趙婷婷對此深為認同,她高二時了解到家政這個專業,當時就跟父母說上大學時準備報考家政學,可父母一聽就惱火了,對她的想法特別反對。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斗爭”,她得以如愿,順利被聊城大學東昌學院錄取。趙婷婷說,現在父母看到自己將來就業無憂,未來也不是“去哪個人家伺候人”,慢慢也理解了她當初的選擇。
教學>>斷層50多年,系統教學仍待發展
雖然第二屆學生就將走向社會,可對向福貞他們來說辦學困難依然不少。“由于家政學專業有將近50年的時代斷層,包括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與教學體系都存在諸多不足。”
東昌學院家政學教研室主任薛書敏是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的碩士畢業生,2009年應新專業建設要求她開始從事家政學本科專業教育,當年她拋下三歲的孩子只身遠赴吉林農業大學,在這所全國首先試水家政學的學校,參加了為期一年的系統培訓。
據薛書敏介紹,家政學教研室現有的5位教師中,僅有一人是家政學專業的碩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了完善教學環節,學校只能通過現有教師的轉型、人才引進、外聘等,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僅為30歲的教學團隊。
為了彌補教師隊伍的不足,學校請來家政公司及相關服務行業的技師,讓他們在課堂上給家政學的學生授課。此外,學校還經常設置一些短學時的動手實踐課,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人中有的可能學歷不高,但動手能力卻很強,加上學生們都有定向的實習,未來的就業完全不成問題。”薛書敏說。
本科“聯姻”家政 最大的優勢是規范
為促進家庭服務業發展,我省曾多次強調鼓勵普通高等院校積極招收家政學本科專業學生。對于家政行業眼下依然被社會嚴重誤讀的情況,聊城大學東昌學院教育系家政學教研室主任薛書敏分析說,這跟當前家政行業發展不規范有很大關系。
薛書敏說,自從開設家政學這個專業之后,他們經常和全國很多知名的家政企業打交道,并系統地對家政行業進行過調研,發現不少家政企業存在著企業文化不完善、法制觀念不強等問題。
“以法制觀念來說,如果在服務過程中與客戶發生糾紛,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可能對家政企業的信譽造成打擊。”薛書敏告訴記者,規范的家政學教育必須強化,這也是他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注意的問題,也是接受系統教育的畢業生相比普通家政就業人員的優勢所在。
除此之外,另一個致命性的問題是家政行業的社會地位不被認可,這也是導致家政學專業普遍招生難的關鍵所在。當前國家還沒有一套特別針對家政行業從業人員的配套體系,以便職稱評定、技術水平認定等,也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服務標準。“只有國家有關部門充分認可了家政行業,把相關工作都重視起來,這個行業的發展才能實現質的跨越。”薛書敏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