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生”就“生”
作者:王文兵
35歲已做母親的我,經歷了女人30是“生”還是“升”的困惑和選擇。
我25歲研究生畢業,26歲參加工作,29歲結婚,當時在一家IT公司做行政人事經理,應該說,正是自己事業有了一定積累獲得發展的階段。但30而立,結婚一年后,“生”的問題自然而然成了全家人最熱衷的話題,我卻搖擺不定。
從內心講,我很喜歡孩子,甚至有多生幾個的愿望,但現實,工作的取舍和自我發展的考慮還是讓我下不了決心。后來,還是媽媽一句話,讓我做了最終決定,記得媽媽問我:“你想要孩子嗎?”我說:“想”,媽媽很平靜地說“那晚要不如早要”。我仔細想了想,他*的話有道理,一是我確實想做母親;二是我希望有一個健康的寶寶,如果把這看成是我的一個階段目標和任務的話,那既然要做,就做好它。于是和老公商量后,遞交了辭職報告。
先回父母家里度過了最難捱的2個月(妊娠反應期),回來后,報了個英語培訓班,上午上課,下午休息,看一些育兒書籍和雜志,參加一些育兒講座,與“準媽媽”們交流,陪陪家里人,去醫院定期檢查,最重要的是體驗著一個小生命的成長……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過,終于在2001年2月28日迎來了自己孕育的果實—7斤重的胖小子!
接下來的日子瑣碎而忙碌,在孩子哇哇啼哭的各種信號傳遞聲中“日夜兼程”,一段日子下來,能睡個整覺是我最大的愿望,更談不上與朋友聯系、享受休閑時光了,仿佛與外界隔閡了一樣,我的抱怨漸漸多起來,出去工作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于是找出了以往朋友的通訊錄,打打電話問候一聲,最重要的是表達了自己“回歸社會”的愿望,不久,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經面試,我被一家大型IT公司錄用,重新回到了人力資源管理崗位。
再做我熟悉的工作時,我突然發現自己變了,以往的浮躁被平和所替代,以往的計較或不愉快被理解和包容所替代,責任心和心甘情愿的付出使我的內心也變得更加充實和富有。。。。。。今天,每當我走出家門,聽著兒子對我說,“媽媽下班早點回來,一定呀”,那一份溫暖,那一份期待,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所以,這里,想與各位職場姐妹們說,該“生”就“生”,今天的“生”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