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放榜后,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考生緊張地查看成績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初試放榜后,考生爭相查看錄取名單,有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后立即打電話報喜,有人則因為落選而情緒失控。
面試多由學生自主選題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初試放榜后,考生爭相查看錄取名單,有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后立即打電話報喜,有人則因為落選而情緒失控。
一名落選女生將書包摔地,嚎啕大哭,大叫:“為什么?都別管我!”隨后她撥開人群,沖了出去。她的這組痛哭照在網絡意外走紅,有網友對此評論道:“她是不是在想,當時姚晨都能被錄取,為什么我不行?”
聲音
“首先,一個人在考試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足夠去當一個演員;其次,要爭取對這個行當有一些了解,這樣你才能面對以后會出現的很多問題;最后就是應付困難的心理準備,中國有那么多演員,能被大家記住的畢竟只是少數。”——演員劉燁
“我們那屆考試有道題叫‘沖破封鎖線’,大家都趴倒在地,匍匐前進。一男孩卻爬上桌子,掏出白手絹揮舞,嘴里喊著:別開槍,我投降!老師笑成一片,我們也羨慕他的聰明。后來,他沒考上。上學后才明白,那道題考的只是形體,不是反應。引人注意是好的,但理解題目的真正意圖更重要。”——演員姚晨
“近日我也在參加上海戲劇學院的藝考招生。作為教師,我想對考生們說:把內心完全敞開,在短暫的應試中,不僅表達你對藝術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充分表達你為熱愛的藝術做了些什么?怎樣做的?只要有足夠的付出,就一定能收獲!”——導演侯詠
“祭奠我的2013北電藝考!輕輕的我來了,正如我輕輕的走。我參觀了你的美麗,沒帶走你的成績,我堅持走向考試,卻沒通過你的考核,大概是準備得不夠,或許是沒有釋放天性,我不放棄,明年繼續卷土再來。”——今年考生“娜姐姐v”
“剛剛考完中戲,出來被超強狂風嚇到,可震驚我的是許多家長毅然在門口等候。今天北京據說是8級大風,沙塵飛揚,眼睛都睜不開,還陰森森地冷。可這些家長眼巴巴尋望著孩子的身影,寒風中瑟瑟發抖,沙塵暴中雙眼通紅,等待了幾小時。有些藝考生獨立點吧,你還忍心讓父母這樣等待嗎?”——今年考生“詩言謬語”
現在正是藝考時節,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微博]等藝術院校的表演專業依舊炙手可熱,其中北京電影學院前日公布了復試名單。據悉,今年報考中戲考生共有23000余人,當中報考表演系9700余人,但招生人數只有50人,錄取比例高達194:1,打破往年紀錄;北京電影學院報名人數達16122人,其中表演學院4569人,錄取75人,錄取比例也有60:1。如此高的淘汰率,卻擋不住有著明星夢的考生前赴后繼的腳步。
想被錄取,就要先通過面試,究竟表演專業考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考?羊城晚報記者請來業內人士對此進行解讀。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院長張輝認為,外在形象、內在素質以及自身技能三個方面是學校要求的重點。記者了解到,今年表演專業藝考多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環節,考題以聲樂、朗誦、舞蹈、小品為主,且多由考生自主選題,隨意性較強。
●考試考什么?
明處:四大題目
朗誦:考查普通話水平
朗誦一般是考生自己選擇表演內容。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面試的考生小吳透露,許多考生都會選擇現代詩作為自己朗誦的項目,甚至連自我介紹也不忘與朗誦接軌:“作自我介紹的時候,有人不用說的,用喊的。”
【專業分析】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表演系副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李立宏表示,朗誦是希望聽到學生的自然聲音,包括普通話水平和語音情況,但最重要的還是對作品的理解。李立宏說:“我個人覺得,90后考生選擇反映現實的散文、詩歌、小故事等比較合適,便于他們表達對于人、自然以及生活的認識。”
聲樂:唱法不拘重表現
聲樂其實就是唱歌,可以是通俗、美聲、民族或者其他唱法,沒有硬性要求。小吳透露,她見到的大多數考生都會選擇美聲和民歌。對于考生來說,表情僵硬、跑調是常見情況。小吳說,如果跑調,有的老師會直接打斷,有的老師則會笑,還有的老師聽幾句后會打斷,不做評價。來自貴州的駱同學說:“有男生唱《曲苑雜壇》的主題曲,引得大家狂笑不止。”
【專業分析】李立宏指出,聲樂與朗誦不同,聲樂更傾向于考查學生對音樂旋律和節奏的把握。另據某表演培訓機構負責人透露,在聲樂環節中,老師并不會依照考生的聲樂水平打分,他們更多的是看考生在聲樂考試中的表現力,包括表情或肢體等方面的表現力。
形體:“藝多不壓身”最好
形體可采用舞蹈、武術等方式展示,同樣由考生自選表演內容。小吳稱,北舞附中的考生舞蹈水平比較強,但對于大部分普高生,舞蹈是硬傷,也正因為這樣,出糗的人屢見不鮮,“很多人在跳舞過程中摔倒、忘記動作或者跟不上節奏”。
【專業分析】據了解,形體考試側重于觀察考生是否掌握了一些關于身體運用的基本技能。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研室主任王勁松說:“有的考生小時候學過舞蹈,還有的學過雜技、魔術等,總之,最好是‘藝多不壓身’。”但這并不意味著無培訓基礎的考生就沒有機會,他補充道:“有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但他在表現的過程中能用真誠打動考官,那也是考官所贊賞的。”
參加了本次招考的明星考官黃磊[微博][微博](北京電影學院老師)也說:“我們不是培養舞蹈演員,所以不會按照挑舞蹈演員的路數來選擇考生。考生最重要的是表演出一種真實的感受,并且去感染別人。”
小品:集體表演需搶戲
表演專業的復試,通常是演集體小品。考生分為數組,以抽簽方式決定每一組的題目,題目定下來后,考官都會給考生一定的時間在考場外互相溝通如何表演。小品題目有給定一個情景的,比如“公交車站”;也有較為抽象的題目,比如“秘密”。
考生小潘稱自己和另外幾名同學抽到的題目是“公交車站”,經過15分鐘激烈的討論,他們定下了表演方案——小潘和一名男生分別飾演孕婦和她的丈夫,其他同學也有各自的角色。“我的‘丈夫’是一個小警察,買不起車,只能坐公交車去產檢,他有一句臺詞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我就反諷了他一句:‘你還真看出來自己是牛糞啊。’”提到當時的情景,小潘忍不住笑了,她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
小潘表示,由于小品時間有限,所以許多同學急于突出自己的角色,集體搶戲、加戲,導致“場面混亂”。另一位駱同學則透露,當他們辛辛苦苦地演完之后,一個女生突然下跪,來了一出夸張的“賣身葬父”,“我想這個是很加分的”。
【專業分析】李立宏坦言,多人小品對于第一次見面的考生們而言,考察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表演本身,還要考察考生的適應能力、交流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現欲望的強弱。他表示,作品完成好壞并非全部,考官更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考生對于人、事、物的理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