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魯臺校長人文教育高端論壇20日在濟南開幕。來自臺灣和山東中小學校長、專家學者100多人歡聚一堂,共同探討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科學平衡及其加強中小學道德教育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魯臺中小學校長研討會旨在加強魯臺兩地中小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在兩岸在教學交流和人才培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會議期間,臺北市吉林國小、臺北市立人中小學、濟鋼中學、濟南歷城區實驗小學等10余所臺灣和山東的中小學校長就魯臺兩地教育交流與合作做了大會交流發言。
談及30年來中國教育的成就,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表示,中國大陸及山東省各種教育的多元化,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帶來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但因為現行教育體制和選拔人才、培養人才方面的一些不足,也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和傷害。他呼呼教育的文化復興,即用適宜的美好的教育來教育孩子,用健康的文化來培養孩子,弘揚教育的本質。
臺北市吉林國小校長張金調在交流經驗時說,當前,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小學生的品德教育面臨一些棘手問題。例如,倫常結構改變,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社會功利主義迷漫,文化道德風氣敗壞現象存在;家長偏重學科成績;九年一貫制的實施,教師難以有效掌握品德議題;社會媒體的引導功能有待加強;人格典范或多或少存在缺乏。
對于小學品德教育如何健康回歸,她積極主張多元融入品德教學,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多行善事,就是報父母恩,強化學生道德感恩。
山東省濟鋼中學校長呂如浩在談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科學平衡時說,當下,“應試教育”、“唯分數至上”現象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教育應回歸其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本質。他建議拋棄錯誤的“灰色升學率”,大力提倡“綠色升學率”,把時間、健康、能力切實還給孩子。他認為,要做到這些,課程是關鍵,如果把學校比作是花園,學生是秧苗,教師是園丁,那么課程應是土壤。全社會應倡導生態課堂,處理好學生學和玩的關系,使其成為課堂的主體。
談及魯臺人文教育論壇研討會的意義,臺灣省教育會理事長李建興認為,魯臺校長高端論壇是內地搭建最早的兩岸教育交流平臺之一,目前,山東已成為海峽兩岸教育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兩岸中小學院校合作、互利、共贏,有利于推動兩岸人文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