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缺老師 學校也有“用工荒”
近日,有媒體報道全國體育老師缺口45萬,一時間,體育老師隊伍嚴重緊缺問題成公眾議論的焦點,為此走訪了我省部分市縣中小學,了解教師結構情況。
小學科老師“缺”
“當了這么多年的地理老師,再想當音樂老師,嗓子不行了。”電話的那頭傳來的是定安平和思源實驗學校朱裕國老師嘶啞模糊的聲音。
年近50歲的朱裕國老師告訴,20年前,他所任教的定安縣的一所小學缺地理、歷史老師,音樂專業出身的他就長年兼地理、歷史等小學科的教學工作,常年的聲帶勞損,現在不能繼續唱歌。
時過20年,定安縣缺地理老師的狀況仍舊沒有改變,現在定安平和思源實驗學校專業出身的地理老師只有一名,師資短缺不能滿足需求,具有常年兼任教學經驗的朱裕國只能繼續擔任。
這么多年是怎樣過來的呢?問朱裕國。他說,“只能自己先吃透課本和輔導書,再將重點給孩子們劃下來,讓孩子們記住。”這種照本宣科的辦法成了朱老師沒有辦法的“教學方法”。
朱老師告訴,遇到孩子們詢問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時,就想找個墻角鉆進去,天天盼著有個專業的老師能夠教孩子們做做新課標上的小實驗,讓孩子們學得更加有滋有味。
調查發現,像朱老師這樣從事不同于自己所學專業教育的情況,全省中小學的老師中并不在少數。目前全省地理、物理、化學等中小學科教師缺乏情況非常普遍。
據定安平和思源實驗學校的校長黃俊分析,主要原因是目前全國開設相關小學科科目的師范類專業相對較少,而這些專業的就業面相對狹窄,導致很多考生并不愿報考這些專業,因此造成這些科目老師的“用工荒”。
骨干老師“缺”
“7月份招了兩個骨干老師,一個不來了,一個來了卻又想回去。”黃俊無奈地告訴,今年7月份全省思源學校統一招聘骨干老師,定安平和思源實驗學校卻遭遇“尷尬”,別的市縣學校有的能招到八九名骨干教師,自己的學校卻只招到1名。
黃俊說,招到的這名骨干老師已有20多年的教齡,從安徽合肥這個擁有708萬人口的省會大城市來到定安這個只有31萬人口的小縣,工資只有3千多元,確實讓老師存在很大的心理落差。如果不在政策上給予好的待遇,確實很難“留得住”。
據黃俊介紹,去年定安平和思源實驗學校建校的時候,本來按照標準可以配備8名骨干老師,卻因種種原因,只有3名骨干老師到崗。目前定安平和思源實驗學校的骨干老師只有4名,存在嚴重的短缺,因缺乏骨干老師,學校的學科建設沒人引領,教學質量也提不上去。
男性老師“缺”
“學校一共有129名老師,其中女老師97名,男老師只有32名。”澄邁思源高級中學的張烈智校長告訴,現在學校男女老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調。
張烈智去年來到澄邁思源高級中學擔任校長,之前他曾在湖北黃岡擔任中學教師14年,擔任校長16年,并曾長期在上海等大城市掛職任教。通過比較不同城市教師的性別比例,張烈智總結得出,目前女老師比例越來越高是現在全國的普遍趨勢,但相比發達地區的學校,當前海南學校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現象更加明顯。
張烈智說,雖然女性教師不論是教學上,還是對學生的關心上都表現得更加細致,更有責任心。但一個學校的男教師太少,就如同一個缺少父愛的“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思維容易出現缺陷。只有學校男女老師平衡,剛柔相濟,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人格全面發展。
對于海南男性教師短缺的問題,張烈智分析有兩點原因:一是,教師目前待遇相較其他行業來說并不具有明顯優勢。二是對于男教師來說,晉級上的“天花板現象”和專業上的“天花板現象”明顯。
傳統上來講,男性老師相比女老師可能會有更高的政治地位訴求,而海南僅有800多萬人口,相當于內陸一個二級城市的人口數量,教育行業行政單位的數量也相較內地少很多,因此有政治地位訴求的男性老師的晉職空間可能也比內地要小很多。
除此之外,海南因普遍缺老師的現狀問題比較突出,現有的教師平時工作壓力大,在專業方面的進修的時間也相對受到擠壓,專業進修面臨挑戰,導致專業上的“天花板現象”。
校長的期待
張烈智認為,要解決缺老師的問題,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招聘機制,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我們學校24歲以上未婚的女老師就有57人。”張烈智告訴,他現在非常擔心這些女老師的婚姻問題,因為老師們的婚姻問題不能解決也就意味著這些老師有流失的風險。如何幫助那些“離鄉背井”的內地老師安排好定居問題,解決好其子女的戶籍和上學等問題成為“留得住”老師們的首要問題。
據了解,大部分市縣中小學內地老師達到一半以上,有的學校內地過來的老師甚至占到80%以上,如何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引進政策,讓來自省外的高校畢業生和骨干老師們愿意來到海南,留在海南,成為校長們關心的問題。
張烈智說,教師的“留得住”和“流得動”并不矛盾,只有把教師的福利待遇提高上去才能把人才留在海南,只有給予教師更多的發展空間,可以在崗位和專業層次上讓教師“流得動”,獲得更好的上升空間,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