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發現本人散文《父親帶我走水路》被北京一所中學摘到中考語文試題里面,正確答案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真為學生流汗。”日前,海南省作家協會秘書長梅國云的一則微博引起網友熱議。
8日,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能一意孤行地為孩子們對文學的審美、追求設立固定的標準,寫作需要無限想象力。
作者:看到題目真為學生流汗
記者在北京某校去年的一份中學語文試題上看到,其中閱讀與文學欣賞題選取了海南作家協會秘書長梅國云先生的散文《父親帶我走水路》。文章后共有3道題,15分。如“文章末位‘溫暖’和‘悠悠’的含義指什么”、“作者眼前場景和父親所講道理分別有哪些”等等。
面對這些題目和末尾處附著的標準答案,作者梅國云卻感慨萬千:“看到題目,真心為學生們流汗,當時寫此文是有感而發,作者不可能帶著某種技巧和概念去寫作,寫散文的思緒是形散而神不散,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文中‘溫暖’和‘悠悠’具體指什么。”
網友“平安福”認為,按照現代的考試標準,要是讓曹雪芹來考《紅樓夢》,估計他也不會及格了。分析散文就像一把手術刀,會把好的散文肢解得七零八落,美的東西都看不見了。請別遮蔽孩子的天空。
有一位學生家長“卿卿如我”說道,很多孩子語文試卷上的閱讀理解題她都做不出也講不了,孩子著實辛苦,絞盡腦汁都想不出答案。而一位老師“真誠星空”則表示,下輩子再也不想當語文老師了,文科標準答案害人不淺。
專家:閱讀應與生活相結合
“學生理解的特別好,就是因為跟參考答案不一樣,還得被扣分。”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十分苦惱。
“閱讀賞析的題目不能太局限,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給分。”海南中學高級教師、華僑中學語文組長王嫣雪則表示,閱讀文的學習,本應該是引導學生熱愛文學,激發他們的想象和活力,現在卻讓他們對文學作品“興趣索然”,這是不科學的。
王嫣雪認為,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孩子。學校可加強學生閱讀和信息量,讓孩子們把閱讀與生活相結合,除了課本知識,還要增加他們讀報、了解時事和新聞的時間,讓他們學會觀察和理解社會現象,并進行研究,尊重他們的想法。
“許多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想法、邏輯和思維視覺,他們內心的獨特想法需要得到鼓勵與肯定,他們的個性思維需要得以張揚和展示,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發展的潛能,有獨特的思維空間,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們的一切。”一位專業人士說道,只有充分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力得到最大限度開發,讓每一個學生沿著自己的心路走向知識的彼岸。
軍旅作家梅國云,從事寫作20余年,曾出版有長篇小說《若水》《第39天》等。他在接受南海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閱讀與欣賞的答案不能與數學題一樣,給個框框,更不能去揣測作者的用意,輕易下定論。要引導和培養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和追求定不能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寫作需要發散思維,孩子的奇思妙想才是可愛而珍貴的智慧結晶。
網友:請別遮蔽孩子的天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陶知行先生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有網友在跟帖中說了一個笑話。原文:窗簾是藍色的。語文老師說,“藍顏色”的窗簾象征著作者強烈的被壓迫和被束縛的抑郁的思想感情。而原作者卻表示,窗簾真的就是藍色的!該網友認為,現代教育怎能這樣過度揣摩作者深意,無中生有?
“總是按出題人的理解和模式化來答題,時間一長會不會影響以后讀文章的感受和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網友“張羽燊”提出擔憂。梅國云則表示,這樣的教育培養方式會影響學生一生的觀察問題的方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