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記者在現場
告別燒煤取暖 采用清潔能源 降低供熱成本
山東桓臺農村校利用地熱供暖
寒冷冬日,記者來到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農村學校田莊中學。當記者走進教室時,一股暖流撲面而來。環顧教室,既沒有見到燒煤的火爐,也沒有看見普通的暖氣片,只是在教室頂部安裝的兩個類似中央空調的壁掛式暖風機,正在徐徐送出暖風。
“這是學校在山東省農村中小學‘211工程’建設中,改造安裝的地熱資源集熱供暖系統,現在已經正常運行到第四個取暖季了,供暖效果非常好。自從改造安裝這一系統后,我再也沒為冬季取暖的問題犯過愁。”田莊中學校長王金星告訴記者。
桓臺縣教體局局長付光輝說,自2008年山東省啟動農村中小學“211工程”,即“兩熱一暖一改”試點工作以來,桓臺縣積極綜合開發利用地熱、太陽能、生物質燃料等多種新型清潔環保能源,解決農村學校師生吃熱飯、喝熱水、冬季取暖和改廁治污等工作。目前,該縣的“211工程”試點已投資800多萬元,在8所農村中小學成功開展了清潔環保能源采集供熱試點工作。經過兩三個取暖周期的實踐檢驗,不但供熱效果好,還大幅度降低了供熱成本。
田莊中學是桓臺縣田莊鎮唯一的初級中學,現有1900多名學生,需要供暖的面積多達5000平方米,在改造利用地熱供暖系統之前,利用舊式鍋爐燒煤取暖。“那時候鍋爐一啟動,大煙囪里就呼呼往外冒黑煙,不僅污染大,成本高,還經常擔心環保局來查。”王金星說,“自從2008年安裝使用地熱資源集熱供暖系統以后,不僅教室溫度可達到18℃,溫度便于調節控制,而且供熱效果好。”
王金星還根據近幾年的運行情況,給記者算了一筆學校取暖的成本賬:該校5000平方米的供熱面積,采用鍋爐每天供暖10小時,需要燃煤1000公斤,費用1300元;而采用地熱系統供暖,系統運行每天用電1000度,只需要費用500元,不僅節能效果顯著,還大幅度降低了取暖成本,每天就能節約取暖費800元。“這樣的好事,應該在農村學校大力推廣。”王金星說。
魚龍中學是一所擁有1020名寄宿生的農村寄宿制初中,學校不僅安裝利用地熱采暖供熱系統,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系統。校長宋佃亮說,學校采用地熱供暖系統后,還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制定了詳細的供熱系統管理操作規范,安排專職的技術人員合理調節控制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供暖,學生上課時,就打開教室的供暖系統;學生吃飯時,就打開餐廳的供暖系統,學生回到宿舍后,宿舍的供暖系統已經讓宿舍暖和起來。無論學生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融融暖意。
記者在唐山鎮中心小學看到,該校采用生物質清潔能源和熱水式暖風供暖,燃料采用清潔環保的植物塊,不足時添加燃煤,再經過新式鍋爐的凈化裝置,煙囪上幾乎看不到冒煙的痕跡,避免了傳統燃煤供暖系統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污染的問題。該校校長魏樹讓告訴記者,這套供熱系統不僅便于自動化操作管理,而且采用風機式送暖,熱效利用率高,供熱性能好,師生非常喜歡。
付光輝說,經過三四年的運行實踐,該縣農村學校利用地熱系統等清潔環保能源供暖,供熱效率高、供熱效果好,真正受到了廣大農村師生的歡迎。下一步,該縣還要繼續爭取加大改造投入力度,讓全縣學生都能利用清潔環保的供暖方式,溫暖過冬。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