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海南大學2010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專場招聘會舉行。在招聘會上,共有175家用人單位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涉及房地產、旅游、藥業、農業等多個行業。記者了解到,09年大學生就業觀有了不小的變化,降薪、跨專業、回返中小城市……“給自己定好位,適時放下身段”,大學生就業開始理智化。
低薪基層崗位“受寵”
20日,小姚有點緊張但又充滿期待。穿上了專門置辦的新西裝,帶上打印好的十幾份簡歷,小姚開始了艱難的尋工之旅。
在20日的海南大學大學生供需見面會上,小姚向海大三亞學院輔導員一職投下了第一份簡歷。1600元左右的月薪,能吃飽喝足,是小姚對這份工作的職業期許。小姚說,并不期望剛畢業就能找到有多高薪的工作,如果能應聘上喜歡的輔導員工作也很滿意了。
1600元左右月薪,銷售代表、業務員、接待員……在20日舉行的海南大學大學生供需見面會上,這些原來被認為不起眼的職位成了搶手貨。海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陳衛東認為,雖然經濟漸漸有了復蘇跡象,但就業形勢仍然嚴峻。“現在很多大學生感到了這種壓力,適時放下身段,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
中小城市崗位不冷清
175家企業中,工作地點在海口的居多。但記者發現,大學生“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有了變化,中小城市的工作崗位更受畢業生青睞,出現“回流潮”。
陳衛東說,很多大學生看到了企業較好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自愿到中小城市發展事業。海南某制藥廠招聘崗位工作地點在瓊海市,吸引了眾多大學生應聘。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涉外商務管理專業的小謝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實力證明出來的,在哪都能得到認證,不管工作地點在哪里,是金子總會發光。
忙“充電”拓寬就業路
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的錯位讓不少大學生很苦惱,哲學專業的本科生難找工作并不是危言聳聽。一些大學生認為,“補補課”跨專業就業不失為擴充就業渠道、緩解就業難的一劑良藥。
9月份考完公務員考試小李就忙著“充電”,泡在圖書館看一些經濟學的書。在招聘會上轉了一圈,就投出去了5份簡歷。“我雖然不是經濟專業,招聘投資管理顧問的一企業在聽完我對經濟學的看法后,比較滿意,留下了我的簡歷。”小李說,趁現在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多學習其他技能,為就業加碼。
吃苦耐勞畢業生受青睞
據海大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周孝懷介紹,該校09年共有7694名本專科、研究生畢業。其中,本專科畢業生7046人,碩士研究生623人,博士研究生25人。為了提高招聘會的質量,海大09年提高了對用人單位進場招聘的審核門檻,確保畢業生被錄用后都能與用人單位簽訂錄用合同。
不少用人單位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大學生求職都想謀求福利好、工作又不太辛苦的職業,但用人單位更看重畢業生是否能吃苦耐勞,因為許多崗位都必須從底層開始做起,在就業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好高騖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