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范大學”“蘭州大學”……盡管我省選聘生(俗稱“村官”)報考條件為“全日制大專以上”,不過記者從海口市委組織部了解到,這13名“大學生村官”大多畢業于名校,年齡均在30歲以下。作為海口首批“大學生村官”,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畢業于“211”院校。
“他們的綜合素質高,黨員、干部、三好學生必占其一,我們希望基層領導大膽使用這些選聘生。”得知記者要了解海口第一批選聘生情況,海口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顯得很高興,積極介紹相關情況。
“歡迎大學生到基層去,到農村去。”海口市委組織部李副部長告訴記者,海口共有249個行政村,而今年只招入13位“大學生村官”,按照相關計劃,基層還有很大的需求。
據介紹,這批“大學生村官”,上崗前已接受過系列培訓。上崗伊始,組織部門還將對他們進行“一幫一”的管理,讓這些“村官”們盡快熟悉基層情況,充實基層干部隊伍。
“實踐證明,當年進入鄉鎮的選調生,歷經基層的跌爬滾打,進入機關以后,有的成為骨干力量,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李部長說,雖然選聘生是今年首次招入,但從開展8年的選調生工作來看,大學生到深入基層的意義不可小覷。
目前,這13名選聘生已經分赴各鄉鎮,在接受進一步培訓的同時,已經在村里展開工作。
記者采訪了這些“村官”們。
○朱文靜畢業院校:中國政法大學
“在農村工作發揮空間更大”
家里人對朱文靜的這個選擇很支持,希望她能腳踏實地地干一些事情,不要浮躁。
2006年暑假,朱文靜參加了瓊籍學生組織的環島普法活動,那時的她大學剛畢業。對于家住海口市區的朱文靜來說,這是她第一次廣泛接觸基層。也就是從這時起,她發現基層的天空如此廣闊。
對于那次活動,朱文靜印象最深的是,她們在文昌一個農貿市場附近布展時,前來咨詢的人就沒有停過。百姓提出的問題關于大到國家政策,小到鄰里糾紛,都是很期待的眼光看著她們,“這時候我忽然覺得,這些老百姓竟是如此需要知識”。
朱文靜說,“有認同感”是她選擇村官的主要原因。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師兄在北京門頭溝當村長助理。有一次,朱文靜跟隨師兄去那里,發現村民都很喜歡他,干部重視他,“才明白為什么師兄會干得樂此不疲”。
朱文靜坦承,自己不少同學進入了法院,待遇也會好一些。不過在她看來,剛畢業的時候深入農村的意義更大,而且在農村工作發揮的空間更大。
村干部和農民朋友如何溝通,對于鄰里事務的處理方式,是朱文靜首先要學習的。這兩天,她還在靈山鎮政府學習,接下來的生活和工作,朱文靜覺得應該比想象的要復雜。
○洪日輝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離京回鄉想體現自身價值”
“我去年從蘭州大學畢業后,就去北京工作了。從網上看到招考信息后,就決定報考了。”海口籍08屆大學畢業生洪日輝告訴記者,大學剛畢業的他,和許多應屆畢業生一樣,一心想去大城市發展,而北京正是他心中向往的地方。于是,畢業后,他就應聘到北京某企業任部門經理助理,月薪4000元以上。
“在北京,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洪日輝說,初到京城,由于臨近北京奧運會開幕,在公司所在地北京海淀區西四環附近,房屋租賃價格高得讓他難以承受,于是,他選擇在北京東五環靠近四惠東附近租了一間價格相對便宜的房子。
“從住所處乘坐公交車前往公司,需要1個多小時,早上8點上班,每天5點半就要起床了,晚上下班到家通常在7點左右。”洪日輝對記者說,這樣的生活節奏讓他感到很不適應,而且消費水平也比較高,這都讓他有些“不堪重負”。
“后來,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在北京工作、生活。”洪日輝說,就在他猶豫不決時,他從網上看到了海南省招考“選聘生”的信息,他和父母、同學商議后,當即決定報名參考。
“通過筆試后,我又進入到面試、復試階段。而針對我所應聘的崗位,考官也拋出了實際問題考我們。”洪日輝介紹說,面試時,給他印象最深的一道題目就是,請他就海南農村醫療體制改革等方面,表述出自己的看法或修改意見。好在頗關心家鄉變化的他,對此并不陌生。
“朋友啊,父母啊,都挺支持和理解我的選擇。”洪日輝表示,之所以回到海南當“村官”,主要是想回家體現自身的價值。
○周海燕畢業院校:首都師范大學
“面對熱情村民,感覺很好”
“村支書、村主任助理,團書記。”周海燕一連報了3個“官銜”,正月初七,她已經來到龍華區戰符村上班。
“村民見到我,都會沖著我笑。”周海燕是海口人,聽得懂海南話卻聽不懂當地的方言,她告訴記者,不管是干部還是村民,與她說話的時候,都會刻意地講海南話。面對熱情的村民,她感覺很好。
在此之前,周海燕在一家英語翻譯公司就職,因為感覺“沒有發展前景”,周海燕放棄了這一選擇。
在北京讀書時,周海燕可以在北京支教,按照政策規定,也是要去農村。“既然是回農村,為什么不回海南呢?”之后,周海燕一直在尋找回海南農村的機會。
周海燕選擇當“村官”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家對農村關注越來越多。“不能全部的人才都擠在城里,農村還可以發展特色產業”,周海燕說,自己是帶著一個夢想下去的。
周海燕在戰符村工作聘期為3年,期滿后,需經組織進一步考核。周海燕準備,“不管怎樣,先干好這三年再說”。
○吳岳華畢業院校:海南師范大學
“回農村工作感覺如魚得水”
接受記者采訪時,吳岳華對記者說:“我現在感覺很好。”
“我本來就來自農村,現在回來建設農村不是很好嗎。”吳岳華說,他家和工作的村子同屬龍泉鎮,在熟悉的環境開展工作,會感覺如魚得水。
“要了解中國的現狀,就到農村去,看看農民的生活。”吳岳華說,這是他很欣賞的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激勵了自己。
現在,吳岳華已經來到了龍華區國楊村,他和其他13名村官一樣,沒有工資,只有補貼。記者了解到,“村官們”補貼的標準,將參照當地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一般來說,在2000元左右。
按照相關規定,若吳岳華聘期考核合格的話,其在校期間的國家助學貸款本息由國家代為償還。吳岳華說,獲悉這條規定后,更多的感覺是驚喜。
○周運芳畢業院校:中國地質大學
“走出辦公室,鍛煉一下自己”
“我報考選聘生,就是為了走出辦公室,到社會大舞臺上去鍛煉下自己。”畢業后,周運芳回到海南,任職于海南一家紙業有限公司采購部。而這份工作,在她身邊的親朋好友看來,相當不錯。
“剛開始,我還沒有對自己的未來做太多設想,所以就先找了份比較穩定的工作。”周運芳說,但時間一長,身處辦公室的她,越發覺得自己更渴望走出去,到辦公室外更大的舞臺去實現自我價值。
“剛好去年8月,我從朋友那里聽到海南省正招考‘選聘生’,于是我就報名了,雖說是下到鄉村去工作生活,但面對社會這個大平臺,正是我追求的。”
新聞內存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依然將重點放在解決“三農”問題上,并提出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要求不斷完善大學生到農村任職的長效機制和政策措施。
對選聘到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政府比照本地鄉鎮從高校畢業生中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工資收入水平確定補貼標準。中央財政按人均2000元發放一次性安置費,并按東、中、西部不同地區人均每年分別給予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補貼。
名詞解釋
大學生村官
大學生村官是指篩選的專科以上學歷應屆或往屆畢業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兩委”職務的工作者。
2008年,“村官工程”由地方行為上升為國家行為,中組部等有關部門決定,從2008年起,用五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
選聘生特指從2008年開始由中央組織部牽頭,各省委組織部負責實施的該項工程。嚴格來說,選聘生與之前一些省市的“村官”是有差別的,因都是到農村任職,故人們習慣于通稱為“大學生村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