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09年海南省初中升學考試(中考),有8682名考生獲得滿分,其中獲得滿分滿星的有28人,分別比2008年增加了181%和833%。對于這樣的“好成績”,部分考生家長卻感到擔心。有網友提出質疑,這只是等級分換算的結果,是在為落后的海南基礎教育“粉飾太平”。而對于海南省中考改革之核心——等級分制,眾說紛紜,各方觀點不一。
網友質疑:換算分數是“玩數字游戲”
“這樣的試題是看不出初中生水平高低的,滿分8682人、滿分滿星28人的中考‘好成績’能說明什么問題呢?”有網友擔憂地說:“海南省的基礎教育水平到底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民眾是不是被忽悠了?”還有網友提出質疑,“這么多的滿分只是人為換算出來的,換算分數只是為了粉飾海南省基礎教育的薄弱,是在玩數字游戲。”
近日,在一家知名網站上,一篇名為《海南教育,該為8000多名滿分考生羞恥》的帖子寫道:海南的基礎教育確實十分落后,海南民眾也確實十分希望這種狀況能有所改觀。但這些“放衛星”式的高分、滿分,或許不是海南教育的驕傲,而可能是恥辱。它讓人惴惴不安。它的背后可能聚集著一股可怕的浮夸力量……
部分家長:分數換算法 家長難理解
對于09年海南省中考的“好成績”,部分家長感到擔憂。“這分和星之間來回轉化,轉得我們家長都轉暈了,看起來也不透明。”家住海口府城的王先生的兒子09年參加中考,他對中考以等級和星數的轉化方式體現成績,感到無法理解。
王先生手持自己繪制的中考分數轉化表向記者解釋,“110分和105分差5分,但拿的星和分都是一樣,105分和104分差1分,但兩分之間是一顆星的差距。還有,即使7科中有6科都是13分、兩顆星,但只要有一科出現閃失,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真不明白這樣算分有什么優點?”
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長們對分、星之間的換算都表示難以理解。他們甚至懷疑,加分和綜合素質等錄取依據可能并不透明,這里面很可能存在貓膩。記者采訪時,個別考生家長對各種加分政策表示不滿。一位家長稱,他家小孩班級里的一位同學在獲得某項可以加分的“榮譽”時,班里其他同學居然都對此“榮譽”不知情。“我們沒有錢,也沒有關系,加分的那些東西我們都不敢想。”該家長表示,他家的孩子辛辛苦苦讀書考出很高的成績,卻被個別成績稍差但可以加分的孩子擠到了后面。
退休校長:評分制度改革 學生負擔未減輕
“中考評分制度的改革一定要結合實際,該不該變和如何變,應參照真實的社會效應和實際影響來決定。”昨日,原海口實驗中學副校長吳亞利就中考改革的利弊接受記者采訪。
已經退休的吳亞利,從2005年海南省中考改革開始,對取消按原始卷面分數排名的方式及以等級和星數呈現成績的方式非常關注。吳亞利說,“分數雖然模糊了,但是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實際來講要求更高了,要想考進好學校,要求學生每科都必須優秀;學生若想得到足夠多的分和星,必須精益求精,不可以有絲毫松懈。”吳亞利說,正是由于這種原因,造成學生的學習、應試負擔并沒有因為評分制度的改革而得到減輕。
“從老師的教學角度來講,由于采取分數和星計算成績的方式并不能準確地反映老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個別老師對此也有意見。”吳亞利表示,中考評分制度改革應從實際出發,相關部門應多聽取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并且應在中考加分等敏感環節中制定嚴格的標準和程序,這樣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老師分析:中考采取等級分制有利有弊
對于09年中考出現大量滿分考生的現象,海師附中從事初中教學的謝冬霞老師認為,主要原因是考試出的都是基礎題,很多平時成績中上等的學生都能考得好成績。也有可能是這一批學生整體素質比較高。
謝冬霞分析,海南省中考采取等級分制有利有弊。有利的是淡化了義務教育階段分分必爭的情況,改變過去以考試卷面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模式,在學生分數一樣、星也一樣的情況下,學校錄取就要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參賽獲獎情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思想品德素質等,這就引導學生在初中三年的學習時間里,不僅要學好文化課,還要多參加各種活動、比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這個角度看,等級分制體現了課改的理念。但等級分制也有弊端,主要是等級分算法太麻煩,很多家長都看不懂。94分和95分只差1分,卻差一個等級差一個星,錄取就會受影響。謝老師認為這種分數換算方法大方向還是對的,但還需要進行細化。
政協提案:等級分制造成另一種不公平
2008年,民進海南省委員會文化專委會會員王雁翎曾提交一份關于海南省中考改革的政協提案。前日,王雁翎在接受海南特區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考試成績須經復雜的分數換算,繁瑣而不直觀,牽扯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太多精力。
王雁翎認為,海南中考要求考生每門功課必須平均發展,且達到較高的水平,這是不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等級分制對考生要求太高,各門科目均需達到A級95分以上才能上省市級重點中學(而總分制則有各門科目成績互相彌補的一定空間,從而降低了一定難度),有很多平時學習很好的學生因一時考試失誤,一門科目沒有達A而痛失進入重點中學的機會,有的變為擇校生。為了上重點中學,學生必須每科都考得很好,這樣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王雁翎說:“實行等級分制雖然淡化了分分必爭的情況,避免因為1分而造成不公平,但這樣會造成另一種教育不公平。比如,兩個學生,一個學生每科都考96分,另一個學生每科都考100分,按照等級分制,他們的等級分是一樣的,但是原始分最大可以相差28分,這對于高分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像09年這么多滿分滿星考生,換算成等級分,看起來很高,未必就表示這些學生都很優秀。高分學生很多,而名校資源有限,錄取的時候要考慮獲獎、綜合素質等因素,而這些因素人為操作性太大,大部分考生則成為擇校生,需掏幾萬元的擇校費,極大地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也容易導致腐敗。”
海南省教育廳:等級分制符合教育發展方向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對于09年海南省中考滿分8682人、滿分滿星28人的成績,省中招辦主任王賢曾表示,這主要與海南省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有關。近幾年,海南省一直狠抓教學質量,考生成績普遍提高是在意料之中的。
海南省教育廳對民進海南省委員會提案的回復中寫道,按照教育部2008年下發的《關于深入推進和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見》要求,中考不能以過細的分數等級區分學生,要模糊等級,為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依據騰出空間。海南省的中考改革是經過試點和充分論證的,考慮了學生各方面的均衡發展。中考改革是經反復論證后,選擇了最適合海南省實際的方案。
對于成績等級和等級分之間的轉換工作量問題,海南省教育廳在提案答復中表示,成績等級和等級分及總等級分的計算和轉換工作是由電腦自動完成的,不會增加太大的工作量,對招生工作效率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石秀慧曾表示,中考成績采用等級制,是根據教育部《關于中等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做的,是為淡化義務教育階段分分必爭的情況,改變過去以考試卷面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模式。這種方式符合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海南特區報/見習記者馬俊虎 劉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