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6日發布《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前者規定在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后者提出,學校要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綜合素質評價,高校將參考評價情況招生錄取。
如今國家改革方案落地,廣東學生如何考?現有考試辦法如何調整?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黃友文表示,在我省新的方案出臺之前,仍然實行目前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因此對于目前在讀的高一至高三學生沒有影響。
黃友文透露,我省方案具體如何完善,具體哪一年出臺,哪些科目納入高考、作為高校招生依據,這些問題都要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和部署實施,廣東不會自行公布。最終出臺的廣東版辦法一定會符合我省實際。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可以糾正高中教學的功利化傾向,糾正文理分科的弊端。”黃友文認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建立,有三層意義:首先,促進中學回歸到國家課程標準,根據國家課標要求,考核高中生各學科學習情況;其次,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對中學落實國家課程要求情況進行的檢測和評價;第三,可以作為高校的錄取依據。
“高考不考的,中學就不教,學生就不學,這種情況以后不存在了。”黃友文認為,既然國家對于中學教學有課程標準要求,中學就應該教,學生就應該學。從目前上海和浙江試點的情況看,部分科目帶進高考,學生在學習上一方面要完成國家課程標準的最基本要求,另外,某些科目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學,促進學生真正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學校教學將怎么變?
專家:中學或將實行走班制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新方式對于中學的課程安排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以往,中學都是在高二分文理科,三年后學生可跨文理自選科目計入高考總分,這些參加學業水平考試的課程又將怎么安排?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認為,新方案下如何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課程難度差異化的要求,對很多學校來說都是一個新挑戰。他估計中學的課程安排或將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最簡單的方法——仍然按“文理”傾向分班。但這種分班方式的缺點是整個班都齊步走,學生只能選擇文科高要求或理科高要求,而不能挑選具體科目。
第二種是由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課表”。這種方法要求學校在排課時,同時有幾個老師開設高中低三種要求的課程,讓學生自由選擇。不過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總體不強,在管理方面還是要很好地琢磨。
第三種方法更徹底:就是老師開課,學生報名。傳統的上課方式是學生不走老師走,現在反過來,老師不走學生走,只有年級概念,沒有班級概念。這樣的上課方式和大學更接近,但在如何管理班級、如何解決學生的交流問題方面,也需要學校花更多功夫。
■關注
三年后廣東高考如何變?
變化1
選考不分文理高一考兩科目
高考改革,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目前正就讀初中和小學的準高考生們。記者了解到,以往廣東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文科考生必須參加物理、化學、生物三科考試;理科考生和體育類考生必須參加政治、歷史、地理三科考試;而藝術類(音樂、美術)考生根據自己兼報的科目選擇對應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
而根據教育部新出爐的《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今后考生們將不再分文理科,考生可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選3科計入高考成績。
早在2009年起,廣東已開始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并在2010年起實施“一年兩考”。根據實施意見,這一考試時間和科目安排都將發生改變:學業水平考試原則上安排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學校還需要保障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的科目。
變化2
從分數評級變為人數占比評級
此前廣東的學業水平考試同樣以等級呈現,但主要是以分數評定等級。新實施意見中,采用人數占比來評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原則上各省(區、市)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E等級為不合格,具體比例由各省(區、市)根據基本教學質量要求和命題情況等確定。
不過以往,廣東高考將學業水平考試等級與高校報考范圍掛鉤。例如,文、理科考生參加普通高考時,學業水平考試的三門學科成績均達到C級以上的,才能參加第一批本科院校錄取;三門學科成績中至少有兩門達到C級、另一門達D級以上的才能參加第二批本科院校錄取。
至于今后,學業水平考試等級如何與高考報考掛鉤,目前仍未出爐詳細規定。
變化3
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自填記錄并公示
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今后考生們還需要接受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的綜合素質考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要自行填寫活動記錄單,并經歷公示等系列程序。這一變化對考生們又將有何影響?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師范大學人才測評所所長張敏強認為,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其權重應該是比較小的。他表示,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比高考加分的作用好很多,因為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更能體現學生的全面水平。
暨南大學招生辦主任黃躍雄同樣認為,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引導學生除了注重高考和學業水平考試之外,還要走綜合發展的道路,在社會服務、道德修養等方面成為一個健全發展的人。“原來高考劃分了分數線,比如600分和601分,誰的素質高誰的素質低,很難說。但是引入綜合素質評價,在基本的分數下,還有另外一個參照系,相當于是一個三維的評價體系,可以更加全面評價一個學生。”
不過,黃躍雄提醒學生:“雖然高考改革了,但不要被另一個指揮棒控制,有些學生為了高考,去作綜合素質評價,沒有必要。一種原生態的展示,這才是本質的東西。”(記者 畢嘉琪 雷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