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成錄取依據
羊城晚報記者 林世寧
教育部16日公布《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兩個配套文件《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考試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下簡稱《評價意見》)。這兩項高考改革政策,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重要指標加入高考人才選拔機制。
按照新的文件要求,此次高考改革在廣東推行時,廣東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形式將有較大變化,但目前在讀的高中生不會受影響。
1 學業水平考試
熱點1
14個科目均列入考試范圍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目前在廣東的地位比較尷尬,雖然廣東要求高考錄取與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掛鉤,但是要求比較寬松,如一本高校只要求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皆達到C(50~69分),這對能考上一本的學生而言,幾乎毫無壓力;而對于部分批次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放寬到了D(25~49分)。
按照《考試意見》的要求,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將成為高考“語數外”三科成績之外錄取的另一主要依據,考生選考3個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如此,《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14個科目均須列入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其余5門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考試,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確定具體組織方式。
熱點2
廣東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方案
目前廣東雖然實行了學業水平考試制度,但是考試科目只有六門,“物理、化學、生物”為一組,“政治、歷史、地理”為一組,理科生只需要考政史地三門,文科生只需要考物化生三門。若完全按照新方案實施,廣東考生學業水平測試的科目將從3門激增至14門,這是否意味著廣東高中生需要多參加11次考試?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業水平考試改革不能理解為增加了學生負擔,它實際上促使高中教育回歸。國家新課改從2004年就開始推行,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的要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過早的文理分科,讓高中課程安排仍然圍繞著高考轉,高考不考的課程就少學甚至不學,這不符合人才培養規律,對學生個人發展也不利。接下來廣東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方案,學業水平考試具體考幾門、怎么考,仍有待政策落地。
熱點3
考試成績“等級”方式呈現
對于《考試意見》會否增加高中生負擔,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也有類似回應:這次改革的目的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方式呈現,除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科外,其他學科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教學要求,考試合格即可。不參加高考的學生,不需要和其他學生學習、備考一樣難度的教學內容。”現行高考科目是統一規定的,有的科目學生不擅長但又必須考;改革后,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的3科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是可選的,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興趣特長自主選擇,揚長避短。學習有興趣和擅長的東西,可能就不會感覺太累。
此外,現行高考是將高一、高二學習的內容一直帶到高三“算總賬”,三年中各門考試科目一直處于備考的過程中,并且高考時集中考6門,學生考試的門數多,強度大。改革后,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鉤的學業水平考試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實現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可以分散備考的門數,縮短備考的持續時間,減輕一次性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
熱點4
社會人員也可參加學業水平考試
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均須參加學業水平考試,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員也可報名參加。
1.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各省(區、市)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的科目提供機會。
2.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以等級呈現成績的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原則上各省(區、市)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E等級為不合格,具體比例由各省(區、市)根據基本教學質量要求和命題情況等確定。
3.要將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所有科目成績提供給招生高校使用,具體要求和使用辦法由各省(區、市)及高校確定。
2 綜合素質評價
特長學生高考錄取還有優勢嗎?
德智體美踐樣樣可“加分”
2014年起,全國高考加分項目開始大幅縮減,2015年將進一步縮減。加分取消后,那些競賽獲獎、藝術有特長的學生在高考錄取時還有優勢嗎?答案是肯定的,此次出臺的《評價意見》就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進行了細化,讓考生的特長得以展現。按照《評價意見》的要求,評價將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進行。
《評價意見》還對每個程序的時間、責任主體等相關要求做了明確規定。如寫實記錄由學生自己填寫活動記錄單,教師做指導,不是代替學生記。要及時記錄,突出重點,注重寫實。再如整理遴選在每學期末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遴選出來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學校要進行公示,相關教師要簽字確認。這些規定非常明確具體,旨在規范評價過程,避免各行其是。
在五個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將不再獲得直接加分,取而代之的是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中的記錄。評價程序是,教師要指導學生客觀記錄在成長過程中集中反映綜合素質主要內容的具體活動,活動記錄、事實材料要真實、有據可查。每學期末,教師指導學生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以及其他有關材料。遴選出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必須于每學期末在教室、公示欄、校園網等顯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關教師要對公示后的材料進行審核并簽字。
綜合素質評價如何杜絕弄虛作假?
實施公示制抽查責任追究制
據了解,廣東自2004年開始已在省內高中推行綜合素質評價,但現實中并未發揮作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要把檔案做得完美,才能發揮其在高考錄取中的參考作用。
今年高考時,多地高中爆出體育特長生加分弄虛作假,綜合素質評價主要以個人填寫的內容作為素材,如何杜絕學生個人以及學校集體弄虛作假?對此,有關負責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門應通過加強監管來杜絕弄虛作假,《評價意見》中提出的“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訴與復議制度,誠信責任追究制度,對弄虛作假者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等政策,都要嚴格落實,這不是教育部門靠一己之力所能實現的,需要多部門配合。
考試時間
學校要均衡安排每學年的授課科目,統籌確定每個年級的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數量,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
考試科目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考試,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確定具體組織方式。
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內容的學習,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后確定選考科目。學生將來可放棄薄弱學科而深耕強勢學科
教育部再發高考改革配套文件提出“3+3”模式:語數外+自選三科
在現行高考招生制度下,總成績是對學生唯一的評價,此現實將被改變。昨日,教育部就高考改革發布《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配套文件,確定高考改革后,學生將自主選擇3個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計入高考總成績,同時高中學校要為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以作為高校錄取參考。根據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需在明年8月前,出臺相應的配套文件。
■新快報記者 黃婷
●關鍵詞
學業水平測試
同一科目至少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今年9月,國家發布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整體方案,上海、浙江率先試點改革,2017年全面推進。昨日教育部再出配套方案,意在通過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進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
根據方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均為學業水平測試科目,具體測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
其中,共有3個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學生可以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及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科目中自主選擇。換言之,將來學生的高考成績將會是“3+3”模式,即統一語數外三科,加自選三科。
“學生不再在自己薄弱學科上費盡心思,而是在自己強勢學科上精雕細琢。”浙江省海寧市高級中學校長周彬說,這意味著學生的學習重心不再是如何補救自己的薄弱學科,而是如何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興趣學科。
而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選擇,實施意見要求,學校要均衡安排每學年的授課科目,統籌確定每個年級的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數量,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考試時間則建議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同一科目至少要為學生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及更換已選考科目的機會。
成績以等級呈現 比例各省可自定
方案還提出,學業水平測試以“等級”或“合格、不合格”呈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以“合格、不合格”呈現。
以等級呈現成績的共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原則上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其中E等級為不合格。方案提出,具體比例由各省根據基本教學質量要求和命題情況最終確定。
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將作為高中同等學歷認定的主要依據,其成績也將提供給招生高校使用,具體要求和使用辦法由各省及高校確定。方案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不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依據。
而根據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需在明年8月前,根據教育部文件要求,出臺相應的配套文件。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柯政對此評價稱,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并按考生比例來劃分等級,有利于淡化“分分計較”,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教師教學壓力。
●關鍵詞
綜合素質測評
學生評價材料需班主任及教師簽字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盡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要求,如熱愛集體、關心他人、有社會責任感等,但這些要求比較抽象,難以直接把握。
針對這類問題,《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了細化。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點是學生參與黨團活動、有關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等,如到福利院、醫院、社會救助機構等公共場所、社會組織做無償服務的情況。
然而,當前的綜合素質評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走過場”和“集中突擊”等問題,學生的個性特長很難得到充分展示,對高校錄取招生的參考意義有限。為此,意見強調綜合素質評價注重考察學生的行為表現,特別是通過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反映其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如思想品德方面,不僅要看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志愿服務活動的具體內容,還要看參加的次數、持續時間等。
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最終將形成檔案,供高校招生學校參考。內容包括學生成長記錄、學生畢業陳述報告及教師評語、典型事實材料及相關證明。方案要求,高中教師要充分寫實記錄材料,而作為招生依據的材料,除需進行校內公示外,學生、班主任及相關老師均需要簽名。
高校方面,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組織教師等專業人員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采取集體評議等方式做出客觀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
省考試院:
“廣東版”學業水平考試將符合省情
雖然,廣東不在首批高考改革試點范圍,但全面改革已是大勢所趨,而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廣東會爭取盡快實現高考改革。
昨日就教育部的最新方案,省考試院副院長黃友文表示,將根據國家要求調整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而目前高中在校生不受影響,仍按現行方案考試,“最終出臺的廣東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辦法,也會符合廣東實情”。
希望配合改革同步出臺教學大綱
實行高考改革,對學生來說,自由選擇高考科目是一大進步,學生能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競爭,相對公平,但對學校來說,如何開展教學也是一大挑戰。
執信中學黃鸝老師透露,按照現行高中教學,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在高二之后已經全部完成,高三基本都在復習,因此她認為,在不分文理之后,教學怎樣開展,應該有一個大綱來指引。
此外,有資深高中教師還從人才培養方面提出問題,他認為讓學生6選3考試,從一定程度上能有助學生文理兼修,但落實到高校招生時,如何操作?他建議高校招生規范也應該提前出臺,作為學生理性選擇考試科目的依據。
建議檔案全國聯網 有據可查減少造假
昨日,華南師范大學人才測評與考試研究所所長張敏強對于新方案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現行的綜合素質測評流于形式。如果真正將此與高考錄取掛上鉤,更易于學校招到合適的學生,“廣東實行改革還沒那么快,但家長學生也要開始轉變觀念,未來可能高校錄取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數。”
除了家長學生,張敏強認為學校也應該開始為改革做準備,綜合素質評價一旦被參考,大家最為擔心的就是真實性和公平性,因此他建議,要充分利用信息平臺,為學生建立電子檔案,同時可以做到全國聯網,讓高校在招生時能真正將此利用起來。
此外,他認為,信息統一公開,對學校而言也是一種約束,比如學校提供的材料,高校隨時可以驗證,當有據可查時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認為,如果我們的機制和流程設計得科學,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有利于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發展。只要我們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公示、質疑和審核機制,就可以杜絕弄虛作假的行為,確保記錄的真實客觀性。
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學生走班現象
昨日,廣東校長聯合會會長、華師附中前校長吳穎民同樣認為,新方案下如何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課程難度差異化的要求,對學校來說是一個新挑戰。他預測未來學校課程安排或出現不同情況。
其一,根據學生的選擇,組織安排教學,最后可能淪為最簡單的“文理”班傾向分班;其二,是由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課表”,這種方法要求學校在排課時,同時有幾個老師開設高中低三種要求的課程,讓學生自由選擇,但他同時認為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總體不強,在管理方面還是要很好地琢磨。
“最后一種,老師開課、學生報名。”吳穎民認為,不排除為適應高考改革的需要,走班制將越來越多出現在學校,即老師不走,學生走,班級概念開始模糊,“這樣的上課方式和大學更接近,但在如何管理班級、如何解決學生的交流問題方面,也需要學校花更多功夫。”
(來源:金羊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