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緊緊圍繞“創新機制體制,推動科學發展”,著力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力求走出一條切合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上水平。針對欠發達省份、經濟總量少的狀況,海南省堅定不移落實“兩大一高”(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戰略,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拉動經濟步入健康較快發展的良性軌道,為迅速貫徹中央新出臺的擴大內需的政策打下良好的基礎。一是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切實抓好東環鐵路、文昌航天發射城、大廣壩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海棠灣、清水灣、神州半島等重點旅游房地產項目,擴大房地產島外銷售市場。二是抓緊大型企業落戶建設。加快開工建設80萬噸甲醇、100萬噸烯烴、60萬噸PX等產值10億元以上的大型項目;建立全省國有資產資源協同整合機制,推動資產重組和優化配置,做大做強10家左右的省屬大型企業,提高全省工業綜合實力。三是積極推進以熱帶高效農業為龍頭的優勢產業發展。大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搭建信貸、銷售、技術服務等平臺,引導農戶和公司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熱帶農業產能;努力發展以海洋捕撈、海水養殖與海產品加工為核心的“藍色工業”和生物、制藥、造紙等高附加值輕工業,確保全省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二、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推動改革開放上水平。海南省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示范省和國際旅游島,打響改革的“攻堅戰”。一是完善以“放權與授權”為核心的新一輪省直管市縣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激活縣域經濟活力。二是按國務院的要求,啟動作為“一號工程”的農墾管理體制實質性改革,將墾區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全面推行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完善以職工家庭為主體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三是編制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總體規劃》,設立 “旅游發展管理委員會”,構建“政府主導、屬地管理、行業自律”的新型管理體制,整合旅游資源,規范旅游市場,發展旅游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四是利用設立保稅港區的機會,統籌洋浦開發區、洋浦港區和周邊地區的建設,理順洋浦和儋州的行政關系,合理劃分彼此間的社會職能和經濟利益,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活力,做到改革開放上水平。
三、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推動群眾生活質量上水平。海南省委堅持把新增財力的55%用于以改善民生為主的社會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快縣級職教中心、中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教育基地的建設,盡快建成覆蓋全省的職業教育培訓網絡。以農墾教育、文化、衛生、治安等移交地方管理為契機,加快調整農村公共服務布局。建立覆蓋全省城鄉的醫療衛生制度。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收入群體生活補貼制度、物價上漲聯動制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加快農村通暢工程建設,解決130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結合文明生態村創建,不斷完善農村文體設施。依托農村文化室,開設“村郵站”,直接把農資和生活用品配送到農戶,方便廣大農村群眾。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生態文明上水平。海南省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土地使用補償安置方式,創新土地儲備、供應、經營機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蓋率。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建立生態保護責任追究制度,把生態建設納入評價領導干部考核體系。設立專項資金,完善生態綜合補償機制,加大生態轉移支付力度。大力推進林改試點工作,全面恢復和建設沿海防護林帶,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加大對重點企業的監控和治理,嚴厲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倡導新的生態觀念,使全省生態建設躍上新水平。
五、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文化體制,推動文化建設上水平。深化公益性文化單位用人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對藝術團院實行 “一團一策”改革,增強市場競爭力;推進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文化發展戰略,支持文化單位與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力促奧林匹克國際村落戶海南;充分發揮大文化的體制優勢,集中抓好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電視入戶廣播進村、農家書屋、信息共享等七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設,使基層文化建設成為精神文明新亮點;加快培育電子圖書、手機報刊、網絡視聽、移動電視等新興產業,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整合全省圖書音像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讓圖書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營造“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氛圍,努力創作一批體現海南風俗民情和地域特色的作品,提高文化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