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關注社會熱點,貼近時代旋律
每年的高考題目,都是年年歲歲理相似,而歲歲年年題不同。2020年的新課標Ⅰ卷政治試題,充分體現出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到的高中政治核心素養體系: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
今年的全國Ⅰ卷,整體難度并不大,考查的知識點也相對穩定。具體來說,這份試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關注社會熱點,貼近時代旋律
在文綜試題里,政治一向是最關注熱點、最能反映時代特色的,這在命題里體現得非常透徹。
比如,第12題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防疫物資一度短缺為背景,考查企業的社會作用,引導學生思考企業的社會責任。
再比如,第23題以廣西某山村引導村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建設觀鳥基地,發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特色產業,考查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辯證關系,靈活地把課本知識和社會熱點結合起來。
這就要求學生在備考時,一方面掌握課本知識,另一方面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并且多思考社會熱點可以對應到哪些課本知識。多做這樣的訓練,就能建立良好的思維,對于考試來說很有幫助。
二、引導學生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比如第40題,材料既緊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熱點,又明確指出中醫藥在診療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堅持中醫藥治療方案,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診療體系。不僅在全國產生了很好的診療效果,還分享給國外的醫療專家,與世界各國共享。題目考查學生對認識論原理等相關課本知識的掌握,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
三、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及思維能力
比如考查中央財政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政府機構改革等相關事件,表面上在考課本上對應的知識點,實際上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思考公共問題,正是高中政治核心素養體系的體現。
(作者:王雪,有道精品課高中政治教師,十年一線高中政治教學經驗,近百名學生考入北大、復旦、人大等一流高校。)
地理:
素養與能力并舉,知識與應用結合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繼續堅持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的命題原則,試題重視地理本質、突出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科學素養,體現了對學生關鍵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素養與能力并舉,知識與應用結合”的命題特點。同時,試題緊密實際生活,特別突出了當下科學抗疫的實際背景,讓學生體會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與魅力,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科學精神。試卷命題兼具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難度合理、區分度強,很好地起到了對學生檢驗和選拔的作用,同時也為未來高考改革地區的命題方向進行了很好的鋪墊,對一線教師和學生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今年的全國I卷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自然地理試題比重增大,難題提高,注重地理原理考查
例如試卷的選擇題第7-8題海島淡水資源開發利用、第9-11題長白山林線變化、主觀題第36題順坡壟葡萄生長與光照降水因素,主觀題第37題玄武巖臺地山地形成過程,這些題目均為典型的自然地理材料分析題。
雖說今年題目整體難度較大,尤其是主觀題36題、主觀題37題讓同學們一時間無從下手,但只要認真閱讀材料給出的文字信息、圖片信息,并結合自然地理學過的核心原理,也可以迅速建立解題思路,輔以適當的推理和分析,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這樣的題目比較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法、學科素養,也對考場臨陣應考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心態平復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很好地體現了高考區分選拔的要求。
二、綜合題區分度強,突出能力,利于選拔優秀學生
例如試卷的第37題玄武巖臺地山地形成過程,讓學生乍一看無從下手。但只要仔細挖掘材料給出的具體信息,如“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臺地、平頂山、尖頂山海拔依次遞增”“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時期”“河谷對臺地的分割與侵蝕”等。利用這些關鍵信息,就可以有效分析出37題第(1)(2)(3)問的答案。再比如第(2)問考的“地質作用過程與順序”,也是典型的自然地理成因類問題。在平時課堂上這種“板塊變遷與地殼抬升下沉”、“流水侵蝕對地貌的影響”類問題也講過很多,內力有地殼抬升與下陷,外力有風蝕、水蝕、風化等作用,對于基礎較好、平時認真聽學習的同學,完全可以根據相關信息找出正確答案。
三、注重應用與思考,鮮明體現高考地理核心素養
通過對今年的高考地理真題的分析,我們再次驗證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只靠“記憶書本”“背誦教材”已經很難把地理學好了,面對材料突出、設問新穎、考查能力的高考試題,不主動思考的同學一定會束手無措。因此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對地理讀圖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事物推理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在千變萬化的高考中立于不敗的境地。
最后,高中同學應該如何做好未來學習的規劃,有效提升自身的地理素養、地理思維和能力,筆者在這里給出幾點建議:
一、回歸地理原理,重視事物形成過程,關注大氣、河流、海洋、板塊、外力、生物等自然核心考點。這樣在面對試卷新型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快速解決;面對創新題目時,可以遷移原有概念的過程、原理解決問題;面對較難的綜合題目時,也能快速分解題目,產生思路,逐一破解;
二、注重能力培養、構建地理思維,訓練試驗探究的精神。題目永遠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日常的解題訓練目的也不是為了背題目、背題型,而是發掘解題背后的思維邏輯,強化分析題目的過程,才能在面對創新題、綜合題、變式題的時候運用地理思維分析破解;
三、觀察生活、抽象提煉,分析有實際背景的地理問題。地理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社會中有地理,自然中也有地理,地理也蘊含在建筑、交通、貿易、娛樂等各種生活場景中,學生應該有意識主動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并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嘗試解決。久而久之,形成較好的地理抽象能力、地理應用思維,不光有助于解題,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地理觀點、培養地理素養。
(作者:包易正,有道精品課高中地理教師,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十一年高中地理教學經驗,國家級期刊一等獎獲得者。)
歷史:
穩中有變,彰顯素養
縱觀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文綜歷史試題,感覺總體的難度不大,比2019年的難度略有上升,估計難度系數在0.55左右,和往年的歷史試題正常難度相當。今年的高考歷史試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試題繼續保持了較大的穩定性。
高考全國卷的歷史試題在2012年之后基本上形成比較穩定的命題風格,所以在這些年的試題上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每年的試題都保持了較大的穩定性。試題的穩定性主要體現在試題的難度、試題的考查要求、命題風格、試題的考點分布等上面。
首先,試題的考查要求上,繼續體現對能力立意的考查。客觀題主要是創設新情境,提供新材料,綜合考查學生的能力。
例如25題:圖4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的情景。
A.西域風情與中土文化的交匯、B.文人意趣與市井風情的雜糅
C.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統一、D.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
以《步輦圖》為切入點,創設了新的問題情境,要學生調用綜合知識和能力去得出合理的結論,充分體現了高考能力立意的考查要求。
其次,今年高考的試題命制風格繼續保持穩定,很多試題看到之后有似曾相似的感覺,無論是設問的方式還是選項的設置都體現出高考試題獨有的韻味。在設問的方式上用到“旨在,據此可知,體現了”等我們很熟悉的高考試題的設問方式;在選項的設置的語言邏輯中,錯誤選項仍然設置絕對化,正確選項設置深刻概況性表述。
再次,今年的歷史高考的知識點分布依然是很穩定的,只是具體的知識點略有調整。具體可查看下表:
2020年、2019年歷史高考全國Ⅰ卷考點分布對比:
2020年
題號
考點
2019年
題號
考點
24
中國古代政治(分封制)
24
中國古代政治(商周的王位繼承)
25
中國古代思想(步輦圖)
25
中國古代政治(漢武帝中央集權)
26
中國古代經濟(宋代土地利用)
26
中國古代思想(唐代拔河變遷)
27
中國古代政治(宗譜的修撰)
27
中國古代經濟(明代地區經濟差異)
28
中國近代文化(西學東漸)
28
中國近代經濟(近代社會結構變遷)
29
中國近代經濟(近代度量衡)
29
中國近代政治(五四運動的影響)
30
中國近代政治(中共黨史)
30
中國近代政治(新民主主義理論)
31
中國現代經濟(改革開放)
31
中國現代經濟(一五計劃建設)
32
世界古代(希臘、羅馬司法)
32
世界古代雅典(雅典判決權力來源)
33
世界近代思想(文藝復興)
33
世界近代政治(歐洲殖民拉美流毒)
34
世界近代政治(法國曲折發展)
34
世界近代經濟(英國工業革命特點)
35
世界現代經濟(北美自由貿易區)
35
世界現代文化(文化現代主義特點)
41
中德外交關系的演變
41
中國及世界鋼產量變化分析
42
中國古代時代特征
42
中國近代政治評析錢穆的歷史觀
45
清末新政
45
中國古代政治秦晉爵位制度變遷
綜上所述,今年的高考延續了過去多年命題的特點,保持了命題的穩定性。2.試題有一定的創新。
今年的高考試題在基本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有了一定的創新,所謂“穩中求變,穩中求新”。今年的試題創新主要體現在這兩方面,一是深層次問題的探究能力考查,二是常規問題的細化考查。
深層次問題的探究能力考查最典型的是第34題:
有人描寫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們在巴黎內部建立了兩座截然不同、彼此敵對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慘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圍。當時“悲慘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A.波旁王朝的苛政、B.資產階級的貪婪
C.貿易中心的轉移、D.教會統治的腐朽
常規問題的細化考查最典型的是第42題,今年的第42題再度創新,但是題目的要求還是和平時的訓練是基本一致的:(要求:論證充分,史實準確,表述清晰。)就中國古代某歷史時期,自擬一個能夠反映其時代特征的書名,并運用具體史實予以論證,這樣的設問把我們常規的問題進行了細化的考查,達到了對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要求。
3.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彰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2020年高考命題精選重點考查內容,結合學科特點,設置新情景,突出對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導,激勵考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歷史觀,強化社會責任感。新課標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析,時空觀念,家國情懷,貫穿全卷的考查,充分體現了主流價值取向對青年的精神引領作用,引導考生樹立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勇氣。試題通過對歷史上眾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集體和個人事跡的再現,激勵考生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彰顯新時代的青年主流價值取向就是——要奮斗,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