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美國的獎學金是所有學生都能申請的,但不表示是所有人都能申請到。那怎樣的學生才容易拿到?來看這些更加詳細的內容吧。
第1類:各方面比較強的學生
除了成績以外各個方面都很強的學生。在美國這里,成績不是唯一判定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還會看學生們的工作還有社交等等這些能力如何,此外還會看行業經驗這些。比如在今年能得到商科的獎學金那些學生就是,他們不但有105+的托福,而且GMAT也能在740,其中大部分人還都在各個企業中去進行過深入實習,確實是學校之中的佼佼者。
只是每個學校在獎學金的給予上是不一樣的標準,自己的學校越好,那么在獎學金的給予上必然條件就越高。所以大家想要得到這樣的獎學金,還是讓自己各個方面都更加好吧。另外自己的本科院校也能起一定的作用。
第2類:需要獎學金的學生
美國有種比較特殊的獎學金叫做校內打工。如果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是特別好的就能申請這一種。比如說On Campus Job也是其中一種,學校會給學生提供校內的一些工作,好讓他們得到一定收入。只是對于學生們的工作時長以及薪資這些都是有明確規定的。
像是留學生在校內工作的話,一個小時最低必須有5.15美金,平常可以工作20小時,到了假期就能工作40小時。有很多種工作,比如大學食堂、書店等等這樣的地方都可以打工。但要申請這類獎學金,學生必須得提供自己經濟上更加詳細的狀況,比如家里人的工資狀況,還有年消費這些。對于這種獎學金,學校一般都是很慎重考慮的,就是怕會有不公平競爭這樣的情況。
第3類:導師比較青睞的學生
這一個方面一般是博士申請,教授對于獎學金的發放其實是會有一定的決定權。所以也就是如果跟導師維持著比較好的關系,對于自己的獎學金申請必然有利。但這里說的維持關系不是指送禮之類的,而是指自己有沒有多跟教授溝通,多和導師討論一些研究方向或者課題之類的,讓導師對自己的好感更好。如果教授覺得學生比較投機,當然會想招收學生了,那么獎學金自然就有可能可以得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