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研究生院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建設作為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的重點工作,通過選育典型、持續資助,建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生教材和課程品牌,同時通過項目建設形成“科研牽引、科教并重”的教育教學建設思路,并融入到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中,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代使命 引導機制創新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內涵式發展的新要求。研究生教育領域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改革之路,不曾止步。2014年學校實施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在推動學校研究生教育機制改革和創新中,發揮起愈發重要的作用。
循道而行,行則將至。在項目的持續支持下,各專業領域涌現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
精儀學院儀器儀表工程領域探索專業學位碩士人才培養的創新體系,通過與3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創新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和創新創業中心,形成了校企實踐教學聯盟,構建雙贏、可持續、長效的產學研全方位深度合作機制,企業每年投入到創新實驗室的固定經費達100多萬元。校企合作機制得到廣泛認同,獲得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專業學位優秀教學成果獎,與九安公司共建的實踐創新基地也獲評“全國工程專業學位聯合培養示范基地”。
國際工程師學院作為學校工程領軍人才培養試驗區,多年來以項目建設為牽引,深入探索以中法工程師班為載體的研究生工程教育模式,并通過不斷拓展產學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使企業深度參與教學過程和質量保障環節。教育部網站多次專題報道,2017年先后通過法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CTI)最高等級的認證和歐洲工程教育(EUR-ACE)認證,這也是CTI首次在中國授予三年制學院六年最高等級的認證。
在項目資助下,心理研究所聚焦研究生全面素質發展,探索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機制,創建了由21所高校參與的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平臺,并開發了心理療法在線課程,對校內外廣大研究生免費開放,累計969所高校的9萬余人參與學習。
模式變革 推進課程教改
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助力教育教學改革,積極適應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教學的新要求。
01 混合教學,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MOOC學習、翻轉課堂、線上授課,個性化發展與多樣性需求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2012年,學校首批33門研究生在線開放課程發布;2016年,25門課程入選“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線課程”建設項目;2017年,研究生精品在線課程15門開始建設。2019年,學校10門研究生在線課程登陸“學堂在線”平臺。通過開發優質在線教學資源,有效提升了研究生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學質量,也使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得到有效保障。
機械學院姜楠老師等建立了完整的《工程中的流動測試理論與方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體系。錄制的MOOC課程作為學校首批10門研究生在線課登陸“學堂在線”平臺,2020年春季學期共1628人在線學習,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學生,發揮了很好的輻射示范作用。課程獲評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專業學位優秀課程,姜楠老師本人也獲得2017年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先鋒教師獎。該課程對應教材《工程中的流動測試技術及應用》,被全國五十余家單位用于研究生教學。
智算學部喻梅老師的《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是面向全校研究生開設的跨學科選修課。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支持下,已探索形成基于MOOC的混合教學模式,課程2016年獲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線課程重大建設項目,并獲評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專業學位優秀課程。在“學堂在線”平臺開設MOOC課程以來,已有5000余人選修學習,亦包括很多社會學習者。
建工學院張社榮老師的《結構現代設計方法》也是學校首批10門登陸“學堂在線”平臺的研究生在線課程。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長期支持下,課程建立了以問題為導向,“平臺+科研推動教學”的并行驅動教學模式,強調研究性和自我探索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習、自完善、自創新能力。課程獲2017年天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并獲評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專業學位優秀課程。
此外,還涌現了化工學院黃成德老師《電極過程動力學》、環境學院王媛老師《環境規劃管理與影響評價》等一批優秀研究生在線課程。
02 能力導向,強化案例和實踐教學
精儀學院余輝老師針對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薄弱的現狀,依托醫工優勢,對《醫學儀器系統開發與檢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科研成果向教學案例轉化。面向臨床應用,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設計思路,提升創新意識與職業技能。先后完成11項行業特色明顯的視頻案例,入選全國工程教指委相關領域唯一的“醫學儀器前沿技術與創新設計案例庫”,面向全國50余所高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教學推廣。
經管學部在案例庫建設和案例教學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劉俊穎老師在“十三五”期間,主持或參加案例開發10篇,均被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等具有影響力的案例庫收錄,其中1篇案例榮獲2017年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并被同濟大學等高校應用在研究生教學中,1篇案例2019年被毅偉案例庫收錄,可由哈佛案例庫檢索。馬向陽老師《營銷管理》課程針對MBA教學特點,采用全英文案例式教學,2018-2020年共入庫發表18篇教學型案例,在國際頂級案例庫Ivey Publishing發表3篇全英文教學案例,并且在國際IMBA《營銷管理》課程中運用,教學效果良好。
自動化學院楊挺老師的《工程優化》課程,基于新工科教學理念,將課堂講授擴展為線下授課、線上MOOC和實驗室綜合實踐的全面結合,運用可視化和互聯網技術,增加多個專業的工程類優化設計實例。結合團隊豐富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開發出“基于物聯網的用能信息采集系統”軟硬件平臺,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優化理論在工程中的應用。項目獲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專業學位優秀教學成果獎。
03 夯實基礎,推進公共課教學改革
馬克思學院柳洲老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和《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中探索出六步教學法和多元融合教學法,實現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的“入耳-入腦-入心”。《自然辯證法概論》也是學校首批10門登陸“學堂在線”平臺的研究生在線課程。課程的改革實踐獲2017年天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2017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并受邀在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課混合式教學研討會、“互聯網+”背景下京津冀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研討會等10多個會議和培訓班上做經驗分享。
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在教學改革方面做出很多有特色的工作。實現在線測試與實踐性項目考核相結合的無紙化多維評價,目前已建成測試子題庫5個,試題量超過2萬題,使我校在研究生英語無紙化考試的改革探索上實現突破。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課程滿意度高達95%以上。構建學術型和應用型研究生英語分類課程體系,在全國率先開設應用型研究生英語課程《工程應用英語》。基于工作坊模式的《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獲得2020年天津大學研究生優秀在線課程一等獎。在2019年京津冀英語教學研討會上,肖振鳳老師分享了研究生英語教學經驗。
研究生公共數學課程建立了多層次、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并不斷加強教材建設,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碩士層面推進《應用泛函分析》課程建設,博士層面推進《應用隨機過程》和《實用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和成果,形成系列教材,并應用在教學實踐中,相關教材已于近期出版,取得良好成效。
時光荏苒,時間指向了新時代。“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還將繼續以質量為牽引,以需求為導向,以一流為目標,堅持務實篤行、進而有為的實踐原則,為加快新時代天大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為學校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