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8日電(記者 王龍龍 通訊員 劉一君)“班上34個同學,考研保研24人,出國7人,升學率高達91.18%,更是出現了3個‘學霸宿舍’,18名同學全部‘上岸’。”北京化工大學優培1601班輔導員王俊琪這樣匯報今年的“戰績”。
?
圖為優培1601班合影。北京化工大學供圖
優培班,全名為應用化學優培計劃,是北京化工大學為培養面向化學的拔尖創新人才所建立的理科試驗班。
魯楊是優培1601班的一名學生,在入學之初,他并不屬于這里。經過大一一年的努力,他不僅獲得了入班資格,而且最終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成功保研至復旦大學化學系。他所在的4#328宿舍,也全部保研至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重點高校。得知被錄取后,魯楊說:“有了前三年的積累,汗水也灑在了平時,最終的結果并不意外,我也在這一過程中成長。”
回憶三年多的學習經歷,魯楊介紹說,宿舍舍友都有一股“鉆研”的韌勁兒。當其他宿舍同學在結束一天的學習后,在宿舍里玩游戲時,他們經常圍繞一些化學問題進行辯論,有時候還會拿出紙筆,在紙上畫圖“較量一番”,然后次日再去找老師“評理”。
北京化工大學實行分校區辦學,很多實驗室在市區的東校區。“經常早上5點50到地鐵站,然后坐近兩個小時的地鐵,去東校區做實驗,直到晚上8點多再原路返回。”魯楊告訴記者。
?
圖為魯楊參與“送故事下鄉”活動和為同學輔導功課。北京化工大學供圖
為了趕實驗的進度,寒暑假時,魯楊和同組的同學多數情況待在學校。“實驗室對我有吸引力,忙碌十幾個小時后,晚上收拾干凈實驗臺,把試管和反應瓶清洗干凈,我的心里是踏實的。”
最終,魯楊在不懈努力下,取得優異成績,榮獲學校化學實驗競賽特等獎、北京市化學實驗競賽一等獎等,并且在大四上學期,相繼以第二作者身份發表2篇SCI論文。
與魯楊情況相似,該班級的陳松對實驗室有著同樣的“執念”。
2018年暑假,陳松連續45天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每天將近12個小時吧,非常過癮。”憑借出色的成績和過硬的實驗能力,他最終保研至復旦大學,和魯楊再次成為同學。
?
圖為陳松在實驗室做實驗。北京化工大學供圖
回想起自己的保研歷程,陳松告訴記者,剛入校時,自己并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想過保研,直到后來一位“宿舍學長”走進他們宿舍,聊科研、聊人生、聊未來,讓自己想起了一位老師的話,“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好成績是刻苦學出來的”,便有了繼續深造的想法。
在北京化工大學,宿舍既是同學們休息放松的地方,也可以是大家共同進步的“第二課堂”。除了室友之間的相互幫扶,“宿舍學長”制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優培1601班輔導員王俊琪介紹說:“‘宿舍學長’是北化非常有特色的朋輩引領制度,一般從大二同學中選拔優秀代表,在生活、學習和實習實踐等各方面,對剛進入大學的學弟學妹進行對口引導,他們更容易走進新生們的生活。”
陳松在畢業論文致謝中寫到:“感謝我的宿舍學長金學長毫不吝嗇地分享學習生活的經驗和為人處世的準則,在他以身示范的榜樣行為中,我努力地踐行‘盡力爭取但不刻意追求’的人生信條。”
受益于那位“宿舍學長”的影響,陳松在大二時也成為一名“宿舍學長”,想把那份責任、奉獻、擔當的精神傳承下去:給學弟分享學習資料,講述這學期的課程該如何學習等。后來,陳松和一個宿舍學弟雙雙獲得國家獎學金。
在北京化工大學,“宿舍學長”成了輔導員之外,大一新生們的另一個“引路人”,宿舍也成了優良學風養成的關鍵一環。
今年2月20日,魯楊的同班同學伍銘在朋友圈寫到“初試400+,To be continue”。三個月后,伍銘收到了心儀高校“擬錄取”的消息。伍銘所在的4#326宿舍最終全部升學“上岸”:3人保研至國內重點大學,1人收到國外名校錄取通知,2人考研成功。
?
圖為優培1601班合影。北京化工大學供圖
相比于同宿舍的其他同學,伍銘的“上岸”之路有些曲折。“我一開始并沒有考研的打算,但在‘宿舍學長’的引導下,也看到同班、同宿舍的同學都這么優秀,我覺得自己該拼一把了。”
目標鎖定后,伍銘就開始了全身心地投入。他在大三時就基本上完成了所有選修科目的學習,為考研騰出充分的時間。盡管有的室友已經有了“著落”,但為了不影響考研的同學,也跟著他們的備考計劃按時作息。
“室友們挺照顧我的,他們的成績也很好,除了作息上順著我們考研的同學,平時在宿舍也會給大家講題,分享他們的學習資料,就是只要有,就可以隨便拿。”伍銘感激地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