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簡介
防災科技學院隸屬于中國地震局,是全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高等教育為主、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始建于1975年。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學校堅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強校、和諧興校”的辦學理念和“優化結構、深化改革、強化特色、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思路,立足防震減災行業,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碩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學歷教育、行業技術培訓等并存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現代辦學體系,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校服務國家防災減災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內涵發展;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有30個本科專業,包括防災減災核心類專業:地球物理學、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等;防災減災支撐類專業:工程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地理科學、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心理學等;防災減災拓展類專業: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英語等。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大學科門類。
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并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準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單位;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批準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等各類“質量工程”項目及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發展學科、省部級重點建設實驗室、國際合作實驗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實驗平臺,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場、巖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減災規劃、城市震害預測、地震地質災害、地震觀測信息處理、地震前兆觀測儀器、災害風險與應急管理等8個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震減災科研體系。
學校服務防災減災的整體實力不斷加強,承擔了防震減災規劃編制項目等行業技術服務、社會服務項目100多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公共效益,為防災減災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學院深度參與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魯甸地震、九寨溝地震等重大災害的現場救援、科學考察、災害損失評估以及中小學房屋破壞情況考察工作,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貢獻。汶川地震期間,學校專家向在災區視察災情的中央有關領導和教育部領導提出了“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議”被教育部等有關部委采納。之后,一場聲勢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國鋪開,成就了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豐碑。
學校有一支朝氣蓬勃、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包括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8個省部級教學團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科技攻關計劃項目、“863”計劃課題、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等多項高水平應用研發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等)。
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建有現代化圖書館、網絡信息中心,室內體育館、游泳館、高標準運動場等設施。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到3.25萬元;圖書館館藏圖書87萬冊、電子圖書77.5萬冊、各類數據庫28個,建有現代化圖書信息系統,建立了完備的文獻保障體系。校園網絡系統全面覆蓋,能夠有力保障教育教學和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需要。學院建有地震科學、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術等多個實驗中心,有各類實驗室86個,擁有國內高校最先進、最齊全的地震監測類儀器;有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0多個,擁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省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積極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有一定研究發展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學校大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500余項,其中全國性獎勵130多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0多項。本科生就業率保持良好,考研率保持較高水平。學校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基礎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已為地震系統和社會培養了近4萬名畢業生,畢業生以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勇于擔當、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多人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及全國和省級勞動模范稱號,地震系統70%的地震監測一線人員,80%的地震臺(站)長畢業于學校,學院因此被譽為“地震系統的黃埔軍校”,在我國防震減災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校按照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和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的要求,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傾”的校訓,弘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團結奉獻”的精神,培育樹立“仁愛、嚴謹、儉樸、擔當”的優良校風,不斷提高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把學院建設成我國防災減災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科技創新中心、文化輻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為我國防災減災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防災科技學院2019年接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調劑通知
我校2019年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調劑名額充足,歡迎考生來我校深造。詳情請登錄我校學科與研究生處網站(http://grad.cidp.edu.cn/)。
一、招生專業
學校名稱:防災科技學院(學校代碼:11775)
招生專業領域(代碼):地質工程(085217)
學習方式:全日制
培養方向:01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02地震地質;03巖土工程與結構抗震;04地下水工程與地震地下流體;05災害監測技術與儀器;06災害信息處理技術;07災害風險與防災減災規劃。
二、調劑要求
1、專業要求:第一志愿報考固體地球物理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學、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巖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學、電氣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等相關專業領域的上線調劑生。
2、須符合國家調劑政策和我校具體調劑要求,同時初試科目中原則上應包含英語一或英語二,并考查數學。
3、為保證我校地質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同等學力報考考生需額外具備理工科學習背景,并在復試中加試2門與地質工程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
三、調劑程序
1、“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系統”開通后,請符合調劑條件并有意向調劑的考生在調劑系統中提交調劑志愿。資格審核通過后,我校會及時向符合條件的調劑考生發送復試通知,額滿為止。
2、有關通知請隨時關注我校學科與研究生處網站的新聞公告欄。
四、獎助政策
1、學費 每生每年學費為5000元。
2、獎助政策
(1)新生入學獎學金:為鼓勵優秀生源報考我校,特設新生入學獎學金。新生入學獎學金分三個等級,獎勵覆蓋面100%。一等獎學金12000元,二等獎學金8000元,三等獎學金4000元。新生入學獎學金根據入學筆試和面試綜合成績,并結合新生第一志愿報考、調劑等因素綜合評定。新生入學報到、學籍注冊通過后一次性發放。
(2)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享受包括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研究生助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三助”崗位津貼等多種研究生獎助學金。具體標準如下:
序號
類型
標準
覆蓋面
1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000元/年
根據國家下達名額
2
國家研究生助學金
6000元/年(按月發放)
100%
3
研究生學業獎學金
一等獎,12000元/年
20%
二等獎,8000元/年
60%
三等獎,4000元/年
20%
4
“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助研:400-3000元/月
100%
助教:20元/學時
助管:20元/小時
助理輔導員:20元/小時
(3)設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供在校研究生申請,以資助研究生在校期間開展專業相關創新工作,每個立項項目將獲得不少于1.0萬元的經費資助。(4)培養期內,按5000元/(生·學年)的標準安排研究生培養業務費,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支配,主要用于研究生實踐、實習、論文、學術交流等工作。
(5)為在校研究生提供出國訪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機會。根據《防災科技學院研究生短期出國(境)訪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管理辦法(試行)》(防科發研〔2018〕133號)規定,學校資助品學兼優的研究生出國訪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五、導師選擇
1、我校現有校內導師31名,同時從中國地震局直屬單位及行業內較具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聘請了共計60余名行業導師。招生錄取階段暫不安排導師遴選。待錄取結束后,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統一安排選擇導師。相關導師信息可登錄學科與研究生處網站“導師隊伍”欄查閱。
2、按照雙導師制原則,研究生配備校內、行業導師,第一學年理論課程完成后,可在行業導師指導下到實習單位開展崗位實習和產學研習,并開展學位論文工作。
六、聯系方式
學校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開發區學院街
學校網址:http://www.cidp.edu.cn
研究生招生網址:http://grad.cidp.edu.cn/
電子信箱:yanjiushengidp@163.com
聯 系電話:010-61596072
聯 系人:李老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