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等179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查字典小編整理分享“179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相關資訊,關注一下~
3月3日消息,教育部剛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我們發現: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等179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這是人工智能(AI)本科專業被納入我國本科專業的第二年,去年僅有35所高校獲批,今年這一數量漲勢迅猛,超過去年的5倍。
根據通知,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
撤銷本科專業名單中,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技術學、市場營銷等專業被撤銷居多。
教育部公開通知鏈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3/t20200303_426853.html
一、火 爆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專業
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可謂是“爆款”專業,新增的高校數量均超過百所。
我們重點歸納了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建造、物聯網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等與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密切相關的專業院校分布及高校開設數量,情況如下:
經統計,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高校共有 179 所。
去年,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首次出現人工智能專業,獲批的高校有35所。
▲2019年獲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35所高校名單
此次獲批新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高校共 138 所。
新增備案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的高校共 80 所。
新增備案機器人工程專業的高校共 63 所。
新增備案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校共 36 所。
新增備案智能建造專業的高校共 19 所。
新增備案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的高校共 16 所。
新增備案物聯網工程專業的高校共 12 所。
新增備案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的高校共 7 所。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鏈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3/W020200303365402032446.pdf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基礎上,教育部增補了近年來批準增設的目錄外新專業,形成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一并予以公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鏈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3/W020200303365403079451.pdf
二、三部委聯合發文:力挺AI研究生培養
此前在2月28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今年將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預計分別同比增加18.9萬、32.2萬人。
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并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學位為主。
專升本計劃增量,將投向職教本科和應用型本科,主要向這些學校增加名額,向預防醫學、應急管理、養老服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傾斜。
3月3日,教育部官網公開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
其指導思想為:依托“雙一流”建設,深化人工智能內涵,構建基礎理論人才與“人工智能+X”復合型人才并重的培養體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新模式,著力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水平,為我國搶占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鏈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3/t20200303_426801.html
核心意見包括:
(1)壯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培育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有序推動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隊伍建設。
(2)打造高水平發展平臺: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設立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密切校企合作。
(3)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確立專項任務培養研究生機制,強化博士生交叉復合培養,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4)加大支持與組織力度:健全學科設置機制,完善學科評價機制,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健全學位質量保障機制,加強資金投入引導,加強組織實施。
三、AI高等教育加速普及,教師準備好了嗎?
人工智能進入更多高校的本科教育,本是喜事,但一口氣讓如此多院校增設AI本科專業,不免令人感到有些擔憂。
從最新公布的獲批高校名單來看,里面除985、211院校外,還有一些二本院校。
當前全世界都面臨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匱乏的的瓶頸問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固然重要,但學科體系、師資力量等因素往往對學生起到關鍵的影響。
根據德勤的研究報告《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中國AI人才分布并不均衡,京津冀地區數量最多,其次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內陸地區的人才相對匱乏。
▲各城市人工智能人才數量占比
報告分析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城的高校資源AI科研實力,從下表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四城AI技術力量之間的差距。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城的人工智能科研院校與機構特點
況且我國去年才成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路徑、配置全都不明朗,實踐檢驗也尚未現出真章。
人工智能本身又是對數學基礎要求高、跨學科的高難度專業,既需要學生足夠聰明和勤奮,也需要有優質且經驗豐富的專 家學者來引導學習。
那么AI人才匱乏地區的師資力量,能不能做到讓這些以專業學位培養的人工智能本科生,在運用知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優于網絡上流行的各種人工智能培訓班所培養的一般人才?
▲各高校發表人工智能國際論文數占比
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當然很好,不過建議學生報考專業時,還是盡量貼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如果對數學、計算機類學科十分感興趣,可以嘗試選擇人工智能專業。
若是打定主意想學人工智能,首先要考察學校在計算機領域的整體實力和深造潛力,盡量不要選擇計算機實力薄弱的高校,因為它的AI培養水平大概率也不容樂觀。
此外,位于AI企業相對密集地區的大學通常是更好的選擇,一方面產學融合和實踐的機會較多,另一方面未來就業可能會有更多優待。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很美好,但學生填報志愿還需謹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