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里隨處都是垃圾,現在到處都是花草,生活在村子里就像是在山水畫里一樣。”長沖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村邊青山環繞,溪水潺潺。一間間各具特色的民宿迎來一撥又一撥城市居民。對比一年來的變化,當地居民張文生感受頗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村子里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村容村貌詩情畫意的背后,承載的是安徽建筑大學對于美好鄉村建設的初心與使命。安徽省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安徽建筑大學教授左光介紹說,近年來,在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學校率先成立安徽省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院結合學校辦學特色,組織全校優勢力量,推動產教融合,積極服務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全面支撐安徽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了顯著實效。
提問基層:走街訪戶收集民生一手數據
民生改善是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改善民生關鍵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義則是要解決好“三農”問題。了解和研究中國當前農村民生狀況,為政府決策提供翔實、客觀的一手數據。
2019年暑假,安徽建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啟動全國民生問題社會調查,涉及安徽省9個市、11個區縣、40個村(居)委會。一份問卷調查1個小時屬于常態,對高溫酷暑下的調查員既是專業挑戰也是身體挑戰。
末端樣本通過所在村的全員人口數據庫隨機抽樣產生,農村“空心化”導致很多樣本都是空戶,為獲得樣本戶真實意愿,民生調查工作的關鍵和難點均在“入戶”,而“門難開”“人不在”“話不通”是調查員最常遇到的困難。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調研團隊完成1200個樣本的調查任務并提交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鮮明地指出了安徽省農村民生工作在農村養老、醫療衛生、子女教育、收入消費、公共服務、環境質量等六大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相關對策。
2018年至2019年,安徽建筑大學分別通過金寨縣大灣村人口與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安徽省鄉村人口變動規律與發展趨勢研究、安徽省全國民生指數入戶調查三個項目,學校組織2位資深教授、6位青年博士及55名學生調查員,深入全省10個地市、11個縣區、21個鄉鎮街道、41個村居,采用多階段PPS分層抽樣,調查超過1600戶家庭,覆蓋人口、就業、收入、教育、醫療、住房、環保、食品安全、養老、政府服務10大專題,初步建立了安徽省鄉村家庭發展數據庫。
高校立題:因地制宜將科研融入鄉村規劃
廬江縣共有222個鄉村,安徽建筑大學與廬江縣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創新推行“規劃師”下鄉行動,做到每個村鎮、村莊都有設計人員提供長期跟蹤服務。
在廬江縣舉辦的“規劃師”下鄉工程啟動儀式上,來自安徽建筑大學規劃建筑、環境藝術、市政道路等專業的20余位教授、專家一一接過聘書,分別就任17個鎮及1個園區的鄉村責任“規劃師”。他們帶領學生組成規劃編制團隊為廬江縣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編制工作提供全過程、全方位、陪伴式的技術服務。此舉在全省尚屬首創。
師生團隊扎根在村莊里,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時刻將科研融入鄉村規劃,深入挖掘廬江縣歷史文脈,提出符合鄉村實際的規劃建設理念,尊重自然山水格局,發揮生態環境優勢,保護和傳承鄉村歷史文化特色,防止大拆大建和鄉村景觀城市化、西洋化。規劃團隊提供全過程、陪伴式的技術服務,有效推動鄉村地區可持續發展。
“以前我們守著青山綠水,想發展卻沒思路。安徽建筑大學規劃指導師來了以后,提煉當地文化元素,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成本很低很實用,群眾很喜歡這個規劃。”廬江縣萬山鎮副鎮長秦勇說。
目前,學校已推進了廬江縣216個行政村、5700多個自然村的初步分類,完成了羅河鎮鮑店村黃山寨田園綜合體、萬山鎮長沖村、湯池百花村等一批示范點建設。同時,學校集成社會經濟、土木建筑、環境能源、材料化學、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技術,編制形成安徽省鄉村振興建設系列技術標準。
科技破題:以精準融合服務美好鄉村建設
目前,美好鄉村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在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難題,諸如村鎮之間發展不均衡,頂層設計不夠完善,產業結構升級缺乏科技支撐,基層管理隊伍亟待加強,農民素質和技能需要提升等等。安徽建筑大學將這一個個問題,匯聚成一份鄉村振興建設綜合卷。學校上下凝心聚力,依托學科專業優勢,共答一份卷,共謀一盤棋,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
農村危房改造是人居問題,政府實行“一戶一檔”管理制度,而村鎮規劃員人手少,工作量大,進度較慢。去年暑假,土木工程學院師生對接阜陽市穎東區,為各鄉鎮開展農村危房鑒定社會實踐活動,為貧困鄉鎮房屋進行測量、拍照,并根據拍攝資料協助評定房屋危險等級,為農村住房改造提供翔實的檔案數據。
同時,在不遠的淮北市濉溪縣,就探索煤礦塌陷區土地復墾、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和開發利用“四位一體”的治理新模式,土木學院積極與當地政府進行產學研合作。
為幫助村民樹立法律意識,建立良好的鄉風,在舒城縣湯池鎮湯池村,公共管理學院依法治國宣講團采取村口設點、深入農戶家等形式為當地村民詳細講解關于“未成年保護”以及“老人贍養”等法律常識并答疑解惑,讓村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
在偏僻的山區小鎮主簿鎮,村鎮干部正在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師生團隊的指導下,認真地學習辦公軟件相關知識,優化工作質量,提高辦事效率。教學過程中,師生團隊對教學內容和方式不斷做出調整,編寫發放《計算機基本操作教材匯編》,以方便學員們日后學習與查閱。
為保證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常態化、持續化開展,學校成立了“安徽建筑大學鄉村振興志愿者聯盟”,定期開展“美好鄉村建設三下鄉”活動。同時積極舉辦大學生鄉村振興論壇,開展美好鄉村規劃設計大賽,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把科研落在鄉村大地,致力于真解題、解難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優化推進。
近年來,安徽建筑大學多次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住建廳等政府部門聯手,深入樅陽、桐城、潛山等多縣市開展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及指導鄉村振興建設,產學研經費共計3000余萬元。
“學校將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大局,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發揮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為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和‘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校黨委書記、校長方潛生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