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試面試=初試400分?是的,如果不重視復試,初試成績再高,都是打水漂。
1、面試相當于初試400分
考研由「初試」和「復試」兩個環節組成,最后的總成績是這兩部分加權的結果。一般初試和復試的比例為6:4,也有的學校會五五對半開,靈活性很大。 給大家舉個栗子,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復試總成績核算方法如下:
這也就是上面說的初試和復試五五開的比例。復試筆試100分,相當于大家辛苦背誦了幾個月的政治 復習了一年的英語。
而面試相當于初試的400分!這僅僅20分鐘的面試,就可以直接決定你的成敗!
這樣一番分析,相信大家都知道復試的重要性了吧!每年都有相當多的考生對復試不夠重視,復試前幾天抱佛腳式突擊,匆忙收拾行囊便奔赴復試考場,結果可想而知……
大家考后可以短暫的放松下,也不需要立馬開始準備復試,等出成績之后再全力準備復試也不是不行。但現階段必須對復試足夠重視,真正的放松是收到擬錄取之后!
2、初試是復試的敲門磚
初試考察大家的「應試能力」,復試則更關注學生的「專業素養」,看大家是否有「搞科研的能力」。考查的方式也更為多變、靈活。
除了專業課筆試外(性質等同于初試),更多的就是面試了:對于專業的理解、是否有創新思維、是否有做科研的能力、做項目的經驗……這些都是在面試過程中導師們想從你身上挖掘的地方,也是決定是否“錄用”你的指標。 你拼命復習的初試,只是為了復試提供了一塊敲門磚。當然初試成績不錯會增加你在復試階段“贏”的可能性(一般不會刷初試第一)。
一個大家不可能太愿意接受的事實是:近年來各大高校(尤其是名校)推免比例越來越高,有些學校老師甚至明確表示「推免比例還應該增大」! 推免成功的人,應試能力不一定比得上大家,但他們在本科期間就開始做實驗、跟項目、發論文,科研能力的起點在很多人之上。 所以,我們現階段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雖然初試成績已經不能改變,但你仍可以為復試做很多努力,例如利用寒假好好寫一篇畢業論文、多泡泡實驗室、參與跟進導師的一個項目。學學英語口語,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等……
如果說初試是你挑學校,想報考什么就可以去考,差的不去。那么復試,就是學校挑我們,差的不招!(在調劑過程中尤為明顯)
3、要這樣準備復試
那么我們現階段應該怎么著手準備復試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看看復試的形式了。一般情況下,各大院校的復試分成「筆試」和「面試」兩個部分,而面試部分又包含「英語面試」和「專業面試」。
所以復試除了像初試那樣拿著專業課書一啃再啃外,而主要應該從兩方面著手:1、練好英語口語;2、擴展專業素質。
當然,個人的氣質、禮儀、談吐、口頭表達能力等也十分重要, 畢竟“面試”重在“面”,與導師打交道的時候,自我介紹和溝通的環節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都是大家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針對性練習的。
1、口語能力不是復試前突擊一下就能夠練好的,資金雄厚的可以報一個1對1英語口語學習班,還可以參加英語角。想要達到開口流利說的程度,必須要身處這個環境。不過復試對口語的要求也沒這么高,也可以自己看一些視頻,下載一些口語學習APP自行練習,應付一個復試還是綽綽有余滴!
2、專業素質是看你在本領域都學了哪些東西、做過哪些項目、有沒有對本領域現在的前沿熱點有所把握,總結一點就是:你是否有做科研的水準!
專業課面試環節,對于文科類專業,導師們比較青睞的問題多為:「畢業設計」、「本科是否發表過論文」、「參加過什么樣的實習」等等;而理科類的專業導師們還更看重考生的「動手能力」,例如計算機專業有沒有做過開發、參與過什么項目、編程能力咋樣等等……
「口語」和「專業課素養」這兩個能力都無法在短時間內立馬提升,需要一段時間沉淀。而且這兩個能力和學校關系不大,在出分之前,大家可以朝這兩方面去努力。
總而言之:多學一些技能,為自己多添加一些讓別人能夠認可你的砝碼,不要讓別人有“歧視”你的可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