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些人想著畢業之后留在美國尋找工作機會,那么怎么做才能夠提高拿到美國工作offer的成功率和降低失敗率呢?一起來跟著來看看吧。
一、專業選擇盲目
美國法律規定,美國公民在招聘中有優先權,留學生必須證明自己比美國人更優秀才有可能被聘用。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多年不景氣,使得中國留學生就業之路更為艱難。有些留學生發出了逾千份簡歷仍舊未獲得面試機會,有些人碩士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學校繼續讀博士,博士畢業后仍舊找不到工作,只好做博士后,有些人甚至長期做博士后。雖然最終多數人都能找到工作,但是相當一部分人學非所用,難以發揮專業特長。
選擇專業時盲目跟風,缺乏對美國專業發展及就業市場的深入了解,是很多留學生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精算師在美國是需求量很少而且門檻特別高的工作,初級崗位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全美國有130多萬個會計專業工作崗位,而精算工作崗位僅2.2萬個。
二、缺乏在美國的實踐經驗
缺乏實習經驗使得留美學生先天不足,而中美教育差異使留學生找工作難上加難。美國教育重視社會實踐,從小學開始學生每年都要參加科學競賽,鼓勵孩子們動手動腦。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學府都有專門為小學生開辦的實驗室,孩子們在課余或假期在實驗室老師指導下做一些初級的設計或者發明。
美國金融業、高科技大公司都面向青少年或者高中生的各種人才培訓計劃,很多美國學生從初高中時代起就經常參加這些公司的各種專業培訓項目。進入大學之后這些人自然很容易找到與專業有關的實習工作。MITBBS網站金融專業版塊版主田隆說,他曾經面試過一名中國留學生,簡歷看起來相當不錯,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畢業,已經通過了二級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考試,可是談到具體工作,連最基本的數學統計都不會。
在美國從事計算機系統管理20年的美國華裔黎戴維說,美國一直缺少實用型高科技人才,很多工廠愿意付高工資聘請高技術工程師。“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留學生會考試,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差。中國的教育體系需要改變,學生的實踐經驗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應該像日本和德國那樣重視培養實用型科技人才。”
三、缺少與美國社會的聯系
中國留學生大多是初次走出家門,遠離父母,突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而又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社交能力和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都遭遇了嚴峻挑戰,有些人寧肯選擇逃避。特拉華大學英語語言學院主任斯科特·史蒂文自1982年起為中國留學生上英語課。他認為,中國留學生找工作的困難除簽證問題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語言和文化差異。申請者需要證明自己有能力適應美國公司的工作環境,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那些喜歡與美國人交朋友,并且經常參加各種校園活動的中國留學生很容易找到工作。有些中國學生則不然。學校規定大學一年級學生要住在校內宿舍,一些中國留學生雖然按規定繳費,但是卻跑到校外和其他中國同學住在一起。中國學生很少參加學校的志愿者活動,有些人還違反校方規定跑到其他班上課,只是為了跟其他中國同學在一起。
拓展閱讀:美國的求職渠道
1.校園招聘
校園招聘通常美國的學校會在秋季(9月)和次年春季(2月)舉辦兩場大型求職展(Career Fair),這段時間是學生們投遞簡歷,與招聘官交流,簡歷聯系的最佳時間。
不同行業的招聘流程有所不同,以投行為例,投行招聘幾乎從開學第一個月左右就開始,一直到來年一月底interview結束,持續長達半年,其中幾乎每兩周就有不同官方活動,活動前要準備,活動后要follow up,加上非官方的coffee talk和informational interview,整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
2.求職網站
美國有不少求職網站,比較著名的網站包括:Indeed,Monster,Way Up,這些網站有非常全面的求職信息,無論美國的大小公司,甚至聯合國等非盈利機構,都會在這些求職網站上發布招聘信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