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中合作論文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不考慮合作,美國的產出將會下降。美國的研究增長“依賴于中國的合作”,具體情況請看查字典小編下文整理。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把與中國的合作排除在外,過去幾年美國的研究產出“將會下降”。
對兩國研究合作的一項分析顯示,如果不考慮美國與中國的合作,美國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將減少2%。
然而,對于中國而言,與美國學者合作的研究出版物“只會隨著論文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無論是否與美國合作”。
來自亞利桑那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Jenny Lee和John Haupt認為,這項研究“挑戰了中國依賴或威脅美國科學研究的過于簡化的政治辭令”。
他們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情況正好相反:中國是美中研究合作的主要參與者,通過推過增長、提供資助和智力領導發揮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查閱了愛思唯爾(Elsevier)的Scopus書目計量數據庫中收錄的研究成果,該數據庫由中美兩國研究人員共同撰寫,要么是獨家撰寫,要么是與其他國家的學者共同撰寫。
從2014年到2018年,美中兩國合作作者的文章數量增加了56%,而在這段時間內,兩國合作出版的17.5665萬篇文章中,有四分之三專門針對兩國。
但是,如果把中美合著的文章排除在外,就意味著從2014年到2018年間,美國每年的合著研究數量將減少約6400篇,而中國每年仍將增加8.8萬篇。
“這些結果表明,盡管兩國都受益于與對方國家合作研究的出版物,但美國的增長依賴于與中國學者的出版物;而不管中國學者是否與美國學者合作,也不管與美國學者合作的出版物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多大,中國經濟都在增長。
該分析還考察了僅由美國和中國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的前500篇論文,以及這些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誰。研究發現,與中國學術機構有聯系的學者——要么是中國專門的,要么是與美國學術機構有聯系的——是超過四分之三論文的第一作者。
此外,在美中研究報告中提到的前10位資助者中,其中7位在中國,所支持出版物是3位最頻繁美國資助者的3.5倍。
該研究的作者表示,他們的發現是在美國當局對來自中國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日益敵意的背景下得出的,包括簽證限制和間諜指控。
然而,他們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即使從純粹美國人的角度來看,美國在研究方面“切斷與中國的聯系將會弊大于利”。
“在一個民族國家的泡沫中限制國際關系和知識生產,既不會維護美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也不會維護其大學的世界一流水平,反而有可能導致美國的衰落,”該研究稱。
李教授告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就其研究的引用影響而言,中國顯然受益于美國的合作。
但她補充說,中國科學基礎的快速發展意味著,未來可能并不總是需要依賴這種關系來提升影響力。
她說:“如果當前的關系影響美中合作,美國受眾可能會減少,從而減少中國的引用影響。然而,中國穩步增長的科學產出可能有一天會抵消美國缺乏合作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