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舉行2020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372家企業提供了約1.5萬就業崗位,吸引了全校7000余名畢業生參加。據悉,這也是該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校園招聘會。記者注意到,企業對制造業、建筑業、信息傳輸業等專業的需求量較大,服務業需求也有所增加。
大型企業提前搶人
“廈門三安光電招聘設備技術員、設備控制崗和動力技術員,綜合月收入達到4000—6500元。”“九州通醫藥集團招聘藥學、中藥學、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正式員工綜合收入可達每月7000元”……記者在現場看到,武職校園招聘會來了不少上市公司、大型國有企業,還有“長江存儲”“京東方”“聯想武漢基地”“中國核工業東方核電工程”“中原電子”“中興通信”等知名企業。
武職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負責人龔菊明介紹,此次到學校招聘的企業有372家,提供了1.5萬余個崗位,覆蓋了學校64個專業,其中上市公司、大型國企占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綜合實力越強的企業,人才儲備意識越強,下手最快,秋季招聘可以避開招聘高峰期,更好地展示公司實力、品牌形象,在學生還沒來得及‘貨比三家’的時候先簽約,提前鎖定人才。”
企業招聘打人文牌
今年的求職主力軍依然是“95后”,他們找工作更看重什么?“肯定希望專業對口,而且要自己感興趣。”武職機電工程學院應屆畢業生鄧爽說,因為現場的崗位較多,他找工作不會心急,“最關心的是薪資待遇特別是晉升空間,如果晉升空間大,可以從最基層做起。”
面對“95后”應屆畢業生,企業又是如何應對的呢?記者在武職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的登記表上看到,今年進場招聘的企業給出的薪酬水平和去年相比普遍上漲,起薪平均每月可達到4000元,還有“五險一金”等福利保障。此外,企業對新入職人員的人文關懷也更加重視,如團隊建設、內部福利等,“以前員工宿舍好一點的是兩人間,為了招攬優秀技能人才,一些大型企業現在甚至提供單間公寓。”龔菊明說。
龔菊明介紹,在如今“95后”“慢就業”的大背景下,整個校園招聘期被拉長,企業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活動和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以更加人性和柔性的方式招攬人才。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發現,企業對制造業、建筑業、信息傳輸業等專業的需求量較大,服務業需求也有所增加。“大專生吃香,主要是因為務實。”據介紹,目前高職院校專業貼近市場,幾乎每隔一年就會微調一些專業方向,學校還提前與企業對接,訂單式培養技能人才。“在中國智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機械工程、機電工程這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斷上漲。”武漢一家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該企業已多次來校招聘,對武職這所高職校學生技能水平、教學水平有信心,“這些學生對我們還是有吸引力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